vBulletin analytics

跑马盛宴虚火过旺:杀鸡取卵式繁荣难免有崩塌之时

    双节长假之际,一名上海35岁男子在参加2017德国科隆马拉松大赛时,中途突然倒地,随后送医宣告死亡,再次将火爆的“跑马经济”送上风口浪尖。相关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共计328场,某大型电商平台跑步类目总销售额高达135亿元,消费者有4000万之众。然而,在这耀眼数据背后,虚火不容忽视。 买不完的装备

   跑马到底有多火?仅国庆长假前的周末,国内就组织了几十场马拉松赛事。依照布迪厄的“区隔”等文化理论,人均GDP5000美元是个分割线,一旦跨过,这个国家就会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周期。2016年,中国人均GDP已达8123美元,与自由、自律等“气质标签”捆绑的马拉松,日益被看做是一种有格调的生活方式。

   只要跑,就快乐。“狂热分子”埃里克·霍弗那句“不可预测性已为我们所驯服”的名言,更是让一些马拉松爱好者将跑步当做对抗焦虑的工具。在这一颇具仪式感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人穿着顶级装备,在热门马拉松赛事蹭跑、替跑甚至不顾健康伪造证明硬跑。

   客观地说,跑步是非常省钱的运动,穿双跑鞋、换个运动装就可以出门了。可一旦爱上马拉松,便意味着需要付出艰苦训练,购买更多装备,以及应付去外地参赛的各种开销。对于那些体型稍胖的跑者来说,跑得越多,身体能不能瘦先不提,钱包肯定会越瘦。

   32岁的天津银行白领王慧(化名)跑步3年,每周三次从银河中心跑到天津之眼,设计路线超过10公里,其间还要完成苛刻配速。上周四,已完成过5场马拉松赛事,准备参加2018厦门马拉松的王慧向新金融记者“炫耀”了她的最新装备:无钢圈运动内衣79元、跑步帽299元、速干长袖499元、耳机798元、跑鞋1399元、运动手表3600元……加上肌能贴、运动喷雾、运动眼镜等装备,总价值已超万元。

   来自国内体育社区耐力运动的调查显示,中国跑者在2016年人均消费4066元,让跑步经济愈发庞大。王慧介绍说,除了手环、跑表,能量胶、蛋白粉也成为体能不足跑友的新宠。“在我们眼中,没有跑过一次马拉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遭爆炒的名额

    9月29日晚,厦门马拉松组委会举行了2018年参赛名额抽签仪式,规模为3万人的赛事吸引了共50537名跑友注册报名。网上全程直播,公证人员到场,摇号选房亦不过如此。

   然而,即便此次厦门马拉松的中签率达到相对较高的59%,王慧仍然落选了,反而是一起报名的5个小伙伴有2个中签。思考良久,王慧决定去某知名二手交易平台购买据称是来自赞助商渠道的空置名额。“说好大家一起去厦门,最后一刻实在舍不得放弃。”

   新金融记者了解到,该名额目前已被炒到1000元,而中签价格不过120元。事实上,这种爆炒已司空见惯。9月初,由于北京马拉松报名人数近10万人,远远超过规定的3万人限额,原本只需要200元的男子组全马名额一路飙升至2000元。

   10月12日,记者登录前述二手交易平台发现,10月15日开跑的南京马拉松名额原价120元,现价1200元;11月12日开跑的上海马拉松名额原价100元,现价900元。当记者联系到一位南京马拉松名额卖家,对方坐地起价开出1500元。当记者表示担心参赛名字与身份证不符而被取消资格时,对方“诚恳”地表示可以帮忙领取物资包,开跑时再换人。

   王慧解释称:“尽管冒名顶替有被取消资格的风险,还是有不少未中签的跑者决定赌一把。对于很多人来说,中签马拉松赛事后转卖甚至成为生财之道。一位逢马拉松赛事必抢,然后并不参加的‘理性’小伙伴,去年倒卖中签名额收入上万元。”

   跑者的激情还带火了另一造假产业链。按照规定,跑马的报名流程为上传完赛成绩证明、抽签、上传体检证明、审核通过、缴费。在某大型电商平台,部分买家向并不符合要求的跑者销售一系列虚假证明,“名字、成绩任你做主”的字眼颇为露骨。

赢不了的比赛

   国内火爆的跑马场面,让无数赞助商、运营商、经纪公司踊跃入场。有机构预计,到2020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将超过800场,参赛者有望突破1000万人次,由此催生出上千亿元的消费市场。

   曾承办杭马赛事的智美体育在2014年公开的数据显示:杭州马拉松成本1200万元,收入2000万元,赛事运营部分的毛利率高达65.8%。业内人士透露,北马、上马等顶级赛事的总营收一般都在3000万元上下,利润空间更大。“赛事选手阵容越强大,越能吸引赞助商一掷千金。”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田径联合会对马拉松赛事的认证涉及精英选手数量,令国内大小马拉松赛事均成为经纪人和黑人选手挣钱的乐园。据了解,一个优秀的职业跑者全年收入可以达到20万美元,经纪人抽成为10%至15%。比如今年上海马拉松冠军奖金达到45000美元,参与运作的经纪人至少能拿到4500美元,与赛事运营商成为利益共同体。有观察人士警告说,“黑色旋风”除了影响本土选手积极性外,圈钱行为本身也与马拉松人文内涵背道而驰。“马拉松在中国刚刚起步,多方配合、杀鸡取卵式的繁荣难免有崩塌之时。”

   事实上,我国跑者即便在绝对数量上,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较大。2016年,美国跑者约占总人口的5.9%,而国内马拉松及相关赛事的参赛总人次才280万。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跑者表示:“我认为马拉松不适合大多数人,10公里赛事应该作为主打。放眼全球,美国距离越短的赛事数量越多,有利于跑者在较低梯级取得好成绩,再自然进入高梯级比赛。”

   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路跑赛事总计30400场,其中马拉松3900场、10公里4200个、5公里17000个。而以中国田协注册赛事为例,2016年马拉松253场,10公里赛事仅75场。没有低级别赛事的积累,中国知名赛事成为很多人的秀场,无疑阻挡了真正的跑马人群。

   可喜的是,“黑色旋风”泛滥已引起官方重视,规定未来只有申报国际田联标牌的赛事才能特邀外籍优秀运动员。明年1月7日开跑的厦门马拉松,在设置冠军奖金40000美元之外,中国籍特别奖最高达到50000元。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