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专家预测登山将成未来体育旅游朝阳产业

成都体育学院经管系副主任高阳教授表示:“登山不只是全民健身活动,还是一项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是未来体育旅游发展的朝阳产业。”   

高教授指出广义上的登山包含竞技性登山和休闲性登山,前者指向具有以征服或自我实现为目的的攀登,比如攀登珠峰、阿尔卑斯峰等具有挑战性的登山活动,通常登山者具有大量的财富准备和充分的身体准备。而休闲性登山则是全民健身活动,参与的门槛相对较低,是大众普遍可以参加的,比如去年春节都江堰举办的青城山登山健康跑活动等。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幅提高,必然会对健身运动加大投入。休闲登山运动因此发展很快,是颇受群众欢迎的一项健身运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省具有丰富的登山资源,拥有很大的市场,在登山服、登山鞋、纪念品以及周边餐饮产业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市场开发。   

登山服务每年收益300万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近些年商业登山日益兴起的时候,与之相关的登山服务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在珠峰脚下,当地农牧民也自发地成为了“登山经济”产业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据描述,每年登山季节一到,珠峰脚下的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的农牧民几乎是“倾村倾乡”出动,赶着牦牛来到珠峰大本营附近扎营,等候为登山队提供物资运输、高山协作和清洁营地等服务,有的农牧民会在山上一直驻扎到5月末登山季节结束,据粗略估算,扎西宗乡的农牧民每年从为登山者提供的服务中所得的收益近300万元。   

四姑娘山素有“中国的阿尔卑斯”之称,其山下日隆镇八成以上的农牧民都靠为登山者提供高山协助、住宿以及马匹租赁等服务为生,是一个典型依靠登山经济发展的小镇,镇上有9年历史的“三嫂客栈”在国内山友圈子里较为著名。“每年五一、十一和寒假生意好的时候,临时要雇10多个工人”,客栈主人三嫂表示,目前光是花在扩大客栈规模上的资金已超过了30多万元。“从日隆镇到四姑娘山大峰,一人一马,来回收入就是300元”,据三嫂介绍,商业登山运动的兴起是在2000年前后,此前日隆镇上的农牧民的主要生活依靠采药和养牛,随着近两年四姑娘山的开发、越来越多的登山者来到这里,目前,镇上80%以上的农牧民都改变了营生方式,开始转向开农家乐、为登山者牵马、高山向导、协作以及出租装备等。   

客户小众 困扰商业登山   

在外国,商业登山运动的消费群体非常广泛,素有“山国”之称的尼泊尔,甚至把登山经济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随着国内商业登山的兴起,在西藏、四川等山峰资源丰富的地区,由登山等户外探险带来的相关产业也开始起步,并有所发展。   

租装备费用节约10倍   

登山贵,贵在装备购买上。成都刃脊户外运动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黎川表示,高山探险对装备的依赖和要求都特别高,目前国内较好的装备基本都是进口,因此价格都较昂贵,比如一种特质的绳子,每50米的价格都在1000元左右。一整套装备配置下来,动辄上万。除了专业的登山人员舍得花重金拥有一套自己的装备外,大多数登山爱好者都只能寄望于“赞助”。   

于是,“刃脊”开始做起了个人登山装备出租。黎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你是个上班族,每年只有节假日会偶尔去实现登山梦,刚好你准备利用这个端午假日去四姑娘山,如果装备全靠买,一次活动下来,两三万元钱就没了。但是如果靠租,全套设备7天的租金不超过1000元,再加上跟商业队的费用等,全部花销估计在3000元左右就能搞定。   

培训市场出现兴旺苗头   

四川省登山协会方面,今年高山协作人员培训课已经举办了两次,每次一个星期,收费2000元。但在去年以及之前,协作课每年最多举办一次。“从一个侧面来说,培训市场开始慢慢火起来了。”此外,一些私人也在进行登山、攀岩方面的培训。吴晓江就是其中一位。他在西南交大内新租了一间铺子,教人攀岩。“生意还行,但赚不了多少钱。”   

当前困扰商业登山的是,商业登山爱好者依然非常小众。   

四川成立最早的一个商业登山协作队“刃脊”的负责人陈力开玩笑说,“算利润,估计我们还没楼下一个烟摊挣得多,主要是烟摊的数量上得去。”   

据他介绍,2006年算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年下来,公司也才带了100来个人,仅仅能够维持运转。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商业登山的消费群体还是比较局限,首先经济能力就决定了这不是一个大众参与的“游戏”。   

但不管怎样,在商业登山背后,在不断向顶峰攀登的山友身后,一条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财富也在其间产生着裂变……     

5年间户外用品销售额番26倍   

根据2007年亚洲户外用品展提供的数据显示,5年前我国户外运动服装和装备的销售总量只有1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26亿元人民币。   

5年前全国只有400多家专业户外用品经销商和290多家专业户外用品店,去年已经发展到2125家和1500多家。目前在国内,户外运动产品的销售以商场专柜、大型品牌专卖店和独立户外专营店为主要渠道。它们有着各自的优势,商场拥有庞大的客流量,容 易 积 聚 像Columbia、The  North  Face、AIGLE、奥索卡、日高等国际品牌;而户外用品专营店显得更专业。

登山如何平民化   

户外运动,以登山为挑战极限之最。但正因为其难度最高,关注度最大,投入费用最多,却恰恰让普通市民望而却步。   

而因为参与者少,利润薄,商业登山的组织者们往往未将生意真正放在心上,他们关心的是下一个等待征服的目标——从经营者变身登山的参与者。即便有关心利润的,也只能抱怨“楼下烟摊生意更好”了,因为解决参与者的数量问题并非朝夕可成。   

登山是否需要平民化,还是继续走富人路线?   

商业队伍是帮助人们尽量去完成极限挑战?还是让更多普通人也能参与登山,感受健康和乐趣。   

这或许是每个登山行业的经营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盯住小众,或者照顾大众。   

事实上,行业内部已经有人明确提出,让登山更加平易近人。一些接受本报采访的山友就表示,可以适当开发一些简易的低海拔山峰,降低花销,让更多老百姓参与进来。   

如果真能如此,那么,国内登山业则将真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间。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