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首个重庆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建成

应急停机坪、临时旱厕、棚宿区……这些都是应急避难场所的“配置”,如果突发洪灾、地震等,可以作为居民临时安置点。据从重庆市政府应急办获悉,重庆首个市级应急避难场所示范项目———重庆理工大学(原重庆工学院)花溪校区应急避难场所,力争本月底建成,可供3.8万人应急避难。

作为重庆首个市级应急避难场所示范项目,究竟怎么建?有些什么设施?   

平灾结合:

平时可正常踢足球

为打造“平安重庆”,重庆市规划局制定了《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7-2020)》,公园、绿地、休闲广场、校园、体育场等开敞空间,都列入了避难场所规划范围。市政府选择了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作为我市首个市级应急避难场所示范项目,并于5月开工建设,力争本月底完工。

据介绍,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应急避难场所,占地9.7公顷。应急避难场所“平灾结合”,也就是说平时可以正常使用,发生突发灾害时,又可以很快“变身”为避难场所,拥有双重作用。

在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就是利用了校园现有的足球场、篮球场、绿地、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比如校区的两个足球场、几个篮球场是应急避难场所的主要地块。应急避难场所设置了交通、指挥、棚宿、管网四大系统,一旦发生地震、洪水等灾害,能满足城市应急避难的需要。不仅要保证应急通道畅通,让人们能有序、快速疏散到这里,还有地方休息,喝水、上厕所也比较方便。   

应急设施:

永久和临时设施结合

在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施工人员正在施工,埋管道、修道路……一片繁忙景象。项目部人士介绍,这个应急避难场所分为永久和临时设施两大部分,永久设施主要是道路、厕所、供水管道等;临时设施有应急棚宿区、应急通信车、应急医疗救护等。永久设施平时也可以使用,临时设施只会在发生紧急状况时才会启用。

比如,“应急棚宿区”是发生紧急灾害时人们的暂时安身之所,设计在校园的运动场、草坪等开敞空地上,平时只会竖标识牌。记者看到,学生们坐在草坪上闲聊、看书,在运动场上跑步、踢足球。“发生紧急灾害时,马上就可以搭帐篷、建板房,那作用就大了。”该人士称。

停机坪、指挥部,则是在高处的山头平整出两块空地,停机坪40平方米、指挥部90平方米,发生灾害时可在此地用帐篷搭成指挥部,直升飞机也可以停在旁边的空地上。指挥部建在最高处,是为了观察整个情况,便于做出指挥。

由于指挥部、停机坪都在高处的山头,项目部专门修建了一条路通向指挥部和停机坪。   

方便识别:

22种双语标识指路

发生灾害时,如何能让人们迅速到达安全地带?安顿下来之后,在什么地方搭帐篷?到哪里喝水、上厕所、丢垃圾?为了让人们方便识别,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应急避难场所共设计了22种标识。

据介绍,这22种标识平时就竖立在避难场所里,发生紧急灾害可以迅速发挥作用,包括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牌、应急棚宿区、应急饮用水、应急监控、应急厕所、应急通信、应急垃圾存放、应急指挥、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物资储备等,而且是中文、英文双语标识。

一些应急电子信息设施本身也非常醒目,比如,户外大型显示屏,安装在显眼建筑物上,突发紧急灾害时,可以播放最新消息、节目,也可作为发布寻人启事的渠道。

生活保障:

使用双水源双电源

在这个应急避难场所,安装了如蛛网般的管道系统,让人们喝上干净水。还有大量的永久厕所、简易旱厕,让人上厕所也不用愁。

为了让人们喝水方便,在该片区沿边缘地带铺设了主水管,主水管就达2300多米,中间地带也有大量支水管。每隔十几米就会有一个水龙头,预计将安装380多个水龙头,布置在应急避难场所各个地方,搭帐篷的应急棚宿区最为集中。为了保证水源供应,这里使用了“双水源”,由江南水厂、先锋水厂两个水厂来供水。水管内的水源,还可作为消防栓水源。用电方面使用“双电源”,设计了两条输电线,并随时可以换闸。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应急避难场所内的用电。

突发灾害后卫生状况十分重要,除喝上干净水之外,排污、厕所也很重要。该应急避难场所内,将有40余个永久性公厕;还有6个点布置临时旱厕,有70多个蹲位,临时旱厕就是挖坑洞,主要在丛林等隐蔽地带,平时用盖板盖上,用时用彩条布、搭帐篷合围遮挡。

据介绍,有了完备的生活保障设施,可以安置人员避难至少一周。

此外,据从重庆市应急办了解到,到2020年,重庆将建成16个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年内将建成3个。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