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将召开全球气候峰会

地球的未来会怎样?   

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雨季延长,使得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更容易发生;北极熊和海象、企鹅将灭绝;诸多小岛低地国家将无影无踪……   

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这些灾难性的“未来”,已经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处于病入膏肓的边缘了,面对如此窘境,我们应该拿什么拯救我们的星球?   

将于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   

事实上,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高度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关注重点。   

事出有因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事实,二氧化碳能让阳光顺利穿过大气层,并且防止地表的热量散失。在冰河世纪末期,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180ppm,因此那个时代天寒地冻;此后大地回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280ppm;但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其浓度已经升至380ppm,而且越来越高。在有记录以来的20个最热的年份里,19个发生在1980年以后。对地球变暖感应最敏感的是南北两极,那里的冰川和冰盖正在不停地融化。英国南极考察站不久前发表的近30年气象数据研究报告表明,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地球平均变暖速度的3倍。2002年以来,南极冰川融化导致世界海洋水平面每年大约上升0.4毫米。北极的情况更糟,格陵兰岛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据估计,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7米。如果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那将更可怕,届时全球洋面将升高65米。   

而“气候变暖”这个概念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多少有些模糊。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很多例子便是如此。   

比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海洋学家Curtis Deutsch就表示,由于热带一年之内的温度要比高维度地区更稳定一些,所以热带生物,特别是昆虫等冷血动物,能够应付的温度范围很窄。这样一来,即使是较小的升温,它们对温度变化的强烈敏感性也会将它们置于危险的境地。   

Deutsch和同事查阅了以前的相关文献,找到了38种昆虫的实验室数据,包括蝴蝶、甲虫等,这些昆虫分布范围从北纬50度至南纬40度。研究人员根据气候变化模型,预测了这些昆虫收集地2100年的温度。他们将预测的未来温度加入到这些昆虫的种群生长曲线上,结果发现,距今约100年后,热带昆虫的繁殖率比今天减慢了大约20%。在另一方面,高维度昆虫的繁殖率却增加了。而降低的繁殖率有可能导致多种热带昆虫的灭绝,除非它们进行适应或迁移。Deutsch说,最终的结果将依赖于生态变化的层叠效应,结果如何很难预测。   

英国约克大学的保护生物学家认为这一研究是一种号召,以呼吁更多的人进行热带研究。他说,如果即将出现大灭绝危机的话,我们应该开始提出证明,只有牢靠的灭绝证据,而不是预测,才能刺激气候变化政策的转变。   

可以肯定的说,气候变化是我们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度之间。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来看,地球气候已经开始朝着6-7度严酷升温发展,大大超出2摄氏度的地球生态警戒线,几乎宣告了生态系统的死刑,世界处在毁灭性的气候混乱状态边缘。   

解决之道   

过去100多年来的工业文明,使得人类拥有影响气候、人为加速地球升温的破坏力。要阻止最可怕的暖化灾难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唯一的途径是全人类携手采取最坚决的行动。   

人类的底线是要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甚至更低,一旦超过2摄氏度全球变暖就会无法控制的继续,那时候即使人类想采取补救措施也没有机会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升的趋势必须在2015年前得到扭转,这意味着从现在起留给我们拯救地球的时间越来越有限了。同时,最可能受到风暴、热浪、洪水和作物歉收等灾害的贫困国家和地区应当尽快得到支援。别的地区则需要在气候灾难到来前未雨绸缪。要实现这些事关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迫任务,需要有一个所有国家认可和参与的国际协议来划分责任,促进合作,这是人类携手对抗变暖的至关重要的平台。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适应这一变化。例如,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防止海水入侵,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变化的气候等等。   

除了敦促国际社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之外,很多科学家都在想方设法拯救地球。尽管有的方法过于异想天开,但也为人类解决地球变暖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比如:   

二氧化碳埋海底。英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已找到一个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方法,就是将导致温室效应的元凶——二氧化碳埋入海床下。科学家相信,他们每年可将数百万吨的二氧化碳重新泵回北海的海底,以减轻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科学家选择英国石油公司的米勒油田进行了首次试验。根据这项技术,发电站不再将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而是通过液化技术,经由一条废弃不用的输油管,重新泵回米勒油田。科学家表示,米勒油田每年可吸纳500万吨液化二氧化碳,并可将之储存在那里达1万年以上。   

“太空罩”降温。2004年,剑桥大学的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惊人构想——耗资数十亿英镑在地球上空放置一个巨型的“太空防护盾”,从而有效抵挡阳光辐射,使地球温度降低。科学家之所以想出用“太空罩”的方法来阻止地球继续变暖,其灵感来源于科学家们对1814年印尼一次火山爆发所造成后果的研究。在那次火山爆发过程中,大量物质被喷发到了地球大气层的顶部,从而导致此后3年时间里当地的平均气温下降了足足30%。   

向海洋放铁。为了验证增加海洋的含铁量而导致浮游植物繁荣生长,从而达到阻止全球变暖的理论。2002年,来自加利福尼亚海洋研究所的一组海洋学家向南极附近海域倾倒了1.7吨的硫酸铁,然后他们跟踪测试碳浓度,发现单位面积的浮游生物大大增加,并且和死藻、鱼粪一起沉向海底深处。跟踪测试符合预期的结果,试验的确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不管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保持我们这个美丽星球的童真与快乐,不要让她再遭受人们过度贪婪和透支消费的折磨,如果我们真正改变了“破坏性消费”的习惯,那么对于地球而言无疑是一件幸事。   

毋庸置疑,物极必反是宇宙的自然法则之一。人类不能自觉的保护自己的文明,那么自然规律就会以强制的形式来引导人们去遵从。 所以,人类生存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迫在眉睫了,让我们好好安静下来,从自身每天的反思和点滴做起,好好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我们所依赖的自然气候。   

相关链接:   

1、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这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广泛视为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   

2、《京都议定书》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