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河南西峡拉长产业链条打响旅游品牌

旅游开发到哪里,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就服务到哪里。这些年,西峡先后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多达6个亿。大服务,带动了旅游大产业的快发展。”谈起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支持,西峡县县委书记张生起如是说。

记者采访得知,这个县先后建立健全了县、乡、旅游企业三级组织体系、执法检查体系和部门协作体系,将全县旅游景区路网、电网、通信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水网、林网等基础设施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规划。同时,重点打造县城、老界岭、双龙至二郎坪三大游客服务中心,建成了龙乡旅游接待中心,成立了西峡县艺术团和各景区文艺队,形成了部门联动、全民行动兴旅游的众星捧月之势。

服务跟进

提高旅游接待水平

4月22日,在八百里伏牛山深处的西峡太平镇,彩旗招展,鼓乐声声。由省政府统一规划,宛西制药集团投资开发的伏牛山旅游区太平镇游客服务中心落成典礼,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现在落成启用的是总投资3000万元的三星级旅游接待中心。”据西峡县县长摆向阳介绍,2013年年底,当二期的四星级会议中心及仲景养生馆、三期的五星级养生度假中心及别墅区竣工后,太平镇旅游服务中心将成为一个集旅游服务、食宿、会议、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

摆向阳说,按照“把游客引进来,让游客乐起来,使游客留下来”的要求,西峡重点建设县城、老界岭、双龙至二郎坪三大游客服务中心,逐步把县城建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把太平镇建成伏牛山旅游度假中心、会议中心、培训中心,把双龙至二郎坪农家宾馆群建成农家乐游客服务中心。

围绕这一目标,县委、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项目倾斜、重点扶持、以奖代补等措施,建立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推进体制和投入引导机制,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级。两年来,县政府筹资6000万元对恐龙遗迹园、老界岭、老君洞等景区公路进行了拓宽改造。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扶持景区创A、宾馆创星,规定每晋升1个A级、1个星级奖励10万元;对新开办的旅行社开业三年内地方税收全部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对地接游客较多的旅行社实行重奖;两年来奖励资金达到300万元。

目前,西峡已建成较大旅游宾馆20余家,其中,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3家,二星级饭店2家。对农家宾馆实行星级管理,符合规划、达到星级标准的,给予资金扶持,现已发展农家宾馆近600家,使全县6个旅游乡镇40多个村2000多户农家变成了商户,1万多农民变成了小老板、经纪人。

45岁的西峡县化山村农民李长卯就是通过旅游服务致富的代表之一。10年变幻,让他如在梦中:10年前,长卯两口子、两个儿子还有老娘一家5口,挤在一间钻风漏雨的土坯房子里,辛苦一年才挣千把块钱。2000年春天,随着山里的一声炮响,旅游开发的大幕拉开了。10年光景,李长卯摇身成了化山村“农家乐”的老板,三层小洋楼,日接待游客40多人,年净收入十多万元。

星级饭店、旅游宾馆、农家乐协调发展,西峡县的旅游日接待能力已经达到了3.5万人次。

文化为先

丰富旅游产业内涵

西峡出土7000多万年以前的恐龙蛋化石啦!上世纪末,西峡发现恐龙蛋化石群的消息一经传出,震惊中外。西峡人至今仍记得发现恐龙蛋化石后的惊奇与喜悦。

如何把这“世界第九大奇迹”做成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确在考验着西峡人。

2007年6月21日,首届西峡伏牛山恐龙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并同时举行了西峡恐龙蛋(骨骼)化石专家理论研讨会、恐龙文化旅游节大型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做大恐龙文章。“恐龙已经成为西峡的一张名片!”

不仅如此,西峡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坚持文化、旅游两篇文章一起做,扩大文化与旅游的共生点,以文化显个性,以文化拓市场,以文化建品牌,努力提高全县旅游的品位和内涵。2009年,西峡成功申报“中国恐龙之乡”,“重阳文化之乡”和“重阳文化研究中心”的申报已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同意;并向国家文化部申报“国家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各景区在建设经营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品位。老界岭以中国南北分界线、长江黄河分水岭、古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缝合带为标志,深挖地理文化内涵,打造老界岭“界”文化、“山顶”文化;“恐龙遗迹园”深挖地质文化内涵,塑造“恐龙文化”品牌;寺山公园深挖禅宗文化内涵,推动“禅文化”凝练;老君洞深挖老子文化内涵,努力打造道教文化圣地;蝙蝠洞塑造“福文化”,宛药工业园突出“仲景文化”,为旅游“传神点睛”。

老界岭、鹳河漂流、石门湖、龙潭沟等景区围绕旅游文化,建设了文化娱乐设施,推出了精品文艺节目。如今,石门湖等景区的少数民族风情表演、篝火晚会等文化娱乐活动已经成为游客的必选项目。

规范管理

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统计显示,近年来,西峡累计投资2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火车站、高速服务站、社会化汽车站、旅游购物小吃娱乐特色街区、城市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灯饰夜景光亮工程等市政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创建中国旅游强县顺利通过河南省验收。其主要做法为:

餐饮突出特色“名吃”。由工商局、市场发展中心牵头组织的挖掘西峡的特色小吃和地方菜系——地方特色名吃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3处县城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区正在规划建设。

住宿环境瞄准“国标”。对全县星级饭店、旅游宾馆、数百家农家宾馆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就餐、住宿环境、食品卫生标准逐一进行达标验收。

交通设施彰显“品位”。淘汰现有档次低、质量差的出租车,购置一批新车,突出人性化服务;在交通集散地、车站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公共信息标识,在旅游主干道设置中英文对照的交通指示牌。在县城和景区增加公交车,组建旅游公交公司。

环境整治“全面到位”。关停涉污企业,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保护林木资源,营造碧水蓝天;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相结合,以县城、景区和通往景区的道路、集镇为重点,对旅游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景区所在集镇进行高标准净化、美化、亮化;集中行动,拆除旅游主干道、景区沿线有碍观瞻的建筑设施,彻底消除集镇乱停乱靠、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等现象和流动叫卖、围追兜售等行为。

在抓好硬件的同时,西峡非常注重旅游软环境的建设,他们从导游队伍建设着手,建立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的导游服务人员“信息库”,每年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持证上岗。县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导游技能大赛,选拔30名优秀导游享受每人每月300元的政府津贴。通过软硬件环境建设,确保来到西峡的每一位游客畅游龙乡美景,享受贴心服务。

随着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由其拉动的各项产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城镇、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三产服务方兴未艾。

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也极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9年,西峡县生产总值完成103.4亿元,增长1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8亿元,增长21.9%;今年前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

“立足丰富而珍贵的旅游资源优势,抢抓旅游业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和工业经济快速崛起的支撑带动作用,运用党政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法,整合各种要素,推动旅游业快速起步,持续增长。”西峡县县委书记张生起的这句话,为西峡旅游各方支持、协同发展找到了最好的注脚。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