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台湾作家45天穿越西伯利亚

     台湾著名作家彭怡平从西伯利亚最东端海参崴,沿悠长辽远的远东大铁路,漫游至俄罗斯最西端圣彼得堡。

  在45天的旅途里,一路邂逅荒凉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绝美风景,亲历文人流放地和冒险家的乐园,以及神秘的布里亚特族人。

  研读近代史时,发现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中东路”一段,自修筑初期,即有中国人参与,却以寥寥数笔带过;几世纪以来,西伯利亚更成为落魄文学家、追逐刺 激的冒险家、少数民族、革命军、恐怖分子、投机商人、流放者集聚一堂的诺亚方舟,经历过动荡和巨变的西伯利亚如今是怎样的光景?这一切一切,都勾引起我强 烈的好奇心。

  海参崴,沙皇的乡愁

  飞机已经降落在海参崴机场,早已经听闻俄罗斯海关的严格,飞机抵达的时间为下午1点钟,出关时却已经将近下午3点了。

  1个小时过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海参崴的市中心,出租车沿着海边一路往山上开,山顶那栋高耸入云的建筑,正是我的下榻之所——海参崴大饭店。

  稍微整顿后,前往一家名叫“乡愁”(Nostalgia)的餐厅用餐,正巧位于距离饭店不远的山坡上。这间天花板高度不及两米半的餐厅,不到几坪大的 空间内摆设了十来张的桌子,下半面墙饰以红色的天鹅绒,上半面墙则衬以粉红色的锦缎壁纸,一幅幅皇族人物画像以红色的天鹅绒为底框,葡萄水晶壁灯巧妙地区 隔画像;深红色的桌布上,点缀着扇形的粉红色餐巾,为隆重的皇家气氛注入些许浪漫柔美的情调。

  想当年,尼古拉二世一上台便要面对各阶层异议人士长久以来积压的对沙皇统治的愤懑,再加上因俄日战争的战败,不但导致军心溃散,社会的动荡更是到了民心沸腾的地步,皇族生存的危机迫在眉睫,他却无计可施,只能轻装简从地来到海参崴的这间小馆内困坐愁城。

  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他却难以下咽,某日,厨师送来这道以甜萝卜加酸奶做成的“俄罗斯菜浓汤”,他望着碗内色泽深红宛如鲜血的汤汁,深深地叹了口气:“过了今日,不知我是否还有这样美味的菜汤可尝?”

  这话说完没多久,就在圣彼得堡的“冬宫”前爆发了军民之间严重的冲突事件“血腥星期日”,这个事件断送了几世纪以来的沙皇统治,尼古拉二世当时喝“俄罗斯菜浓汤”时所说的话,是有感而发?还是不自觉地预言了自己末代皇帝的命运?

  以海参崴作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起点,使我感情复杂。一方面是沙皇的乡愁,一方面是我们难以回首的伤口。海参崴原本也为中国所有,却因清朝朝政不刚,内 忧(太平天国之乱)外患(英法联军)的两相煎熬之下,导致一旁觊觎已久、虎视眈眈的俄帝趁虚而入。1858年的《瑷珲条约》与1860年的《北京条约》, 俄罗斯获得了中国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6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割让后的海参崴,俄国人替它取了个新的名字——Vladivostok,意谓“统治东方”,并马 上派遣舰队驻扎于此,以保护俄国的新领土,自此以后,海参崴成为俄罗斯在亚洲势力的桥头堡。

  1986年,当戈尔巴乔夫在此发表他著名的苏联远东的新经济与军事演说时,以效法彼得大帝的改革精神,矢志将海参崴脱胎换骨,成为“苏联在远东的一扇 窗口”。戈氏实现了他的志愿,从此,海参崴成了远东的一扇窗口,虽然窗内风景不再依旧,却是俄罗斯与亚洲世界沟通的最佳管道。

  传奇,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诞生

  西起莫斯科、东至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又称“俄罗斯大街”,西方人曾将它称为“红色列车”。海参崴火车站,不但是“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第一个修筑的地点,也是海参崴最漂亮、最古老也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栋建筑物。

  海参崴火车站的兴建始于1891年的5月31日,完成于1912年,今天仍能见到月台处展示的E3306红色车头,宛如一只时光机器,带我回到 1886年的俄国……刚登基不久的亚历山大三世,发了一封亲笔函批准修建一条横越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计划,文中急迫地责备历代的政府官员:“我阅读了很多西 伯利亚总督穆拉佛耶夫·阿穆尔斯基伯爵的报道,我们真是应该感到惭愧与羞耻,直到今日,除了忽视之外,政府几乎不曾为这片富庶的家园做任何事。现在,是该 行动,立刻行动的时候了!”

  亚历山大三世如此热衷于修建此路的动机,一方面为此地所蕴藏的丰富天然资源所深深吸引,希望以当地丰富的矿产及天然资源为诱因,刺激国内的工商业前往 投资发展;另一方面,他野心勃勃地想将帝俄的版图扩展到乌拉山脉以东,借由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兴建,可以将军队输送到阿穆尔区,借此掌控远东地区的版图,并 阻止中国势力扩张。这本是一个富国强兵的伟大计划,最后却演变成国库空虚,民怨四起,亚历山大三世也因此抑郁以终,当年为“乌苏里铁路”海参崴车站实行破 土奠基仪式的亚历山大之子——尼古拉二世,面对纷至沓来的内忧外患,终于成了末代皇帝。

  在当时看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兴筑,简直就是一条通往不归路的亡国大铁路,然而,亚历山大三世的高瞻远瞩,日后用将近1/4个世纪修建的大铁路,改变了西伯利亚的命运,也改变了俄罗斯的命运。

  横跨欧亚及3/4俄国领土、穿越8个不同时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程得花费7天6夜,总共160小时才能走完。而在铁路的修筑过程中,更需克服重重问 题:先天不足——沿途尽是高山丛林沼泽;后天失调——人力缺乏。修筑期间,因经费捉襟见肘,必须以最困难、最廉价的方式完成——以人力代替机械,用木铲一 铲一铲地开山辟林,填河造路。

  千呼万唤始出现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自1891年5月31日尼古拉二世破土动工开始,至1904年,已经具有跨越半个欧洲与整个亚洲大陆的规 模;1916年全部完工,前后总共花费了21年。乌苏里线建造初期,不少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的苦力在此地落地生根,当时的海参崴市,80%的居民都是 中、日、韩人,此地也有不少德国人开的商店、法国人经营的旅馆,更有瑞士的投机商人来此淘金,19世纪末的海参崴犹如中国的上海或香港,拥有相当繁荣的港 都文化

  然而,1938年间,斯大林下令驱逐此地的中国人,以“可疑的间谍”为罪名,枪杀、驱逐中国移民;自此以后,海参崴成为被放逐者于西伯利亚东部的聚 落,成千上万的囚犯聚集此地等候发落,其中大部分等到的却是死亡。1948年,美国大使馆被迫关闭,10年后,海参崴整个对外关闭,直到1991年方重见 天日。曾经风光一世的红色列车,目睹政潮之诡谲起伏,历经人世的悲欢离合,感痛历史的旧伤未愈、新创又生,终于倦鸟知返,选择隐没于浩瀚的荒漠间,留给后 人的,只有E3306的空壳。然而,火车站附近的列宁铜像,却一如往昔!以坚定的神情,气势磅礴的肢体语言,为彷徨不知所以的俄罗斯子民,指出一个光明的 未来。

TAG:

穿越 西伯利亚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