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和攀岩相伴1000多天,恨不得24小时都在野外出没

    莫伟丹一身运动员打扮,皮肤黝黑,猜想这样的户外运动练家子,肯定心如钢铁。可他说起话来心灵鸡汤得很,极爱传播对攀岩那股爱到有些肉麻的温情。他会动不动搬出自己看到攀岩高手的名言,如“最大障碍不是岩石而是人心”之类,可你不能抗拒他的热爱,和他深入交谈,你会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也被洗脑了,人家爱攀岩爱到骨髓里了,你怎么还无动于衷闷在家呢?在他的多番邀请下,你也会不自觉想下场试两手,因为再不动就真老了。
    讨厌对抗性运动,攀岩能带给人最原始的快乐
    每天4点下课搭1小时公车赶到攀岩训练场地,9:30赶末班车回学校,不然会被锁在校外。莫伟丹19岁起的青春热血史没有斗殴,不见叛逆,他的激情就在每日气定神闲的攀岩过程中挥发,如此这般坚持了1000余日。
    迄今为止,莫伟丹攀岩成绩拿过广东省第三,深圳拿过第一,都是那几年风雨无阻的训练带来的回报。作为深圳攀岩成绩最好的运动员,莫伟丹组建了深圳攀岩巡回赛,12年的攀岩生涯也让他从极为内向的人变成了阳光型教练,最近莫伟丹还默默地翻完了《蔡康永的之道》,打算多学几招社交功力,让更多人愿意被他教导攀岩。说起攀岩推广,莫伟丹还蛮失落的,“其实攀岩装备有着非常严谨的保护系统,正常操作情况根本不会有危险。
    国外统计数据表明,攀岩在正常操作下失误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比走在人行道被车撞死的几率还要低,可大家都不知道,好多人反对自己的子女学攀岩,让很多人丧失了攀登之乐。“莫伟丹认为自己作为教练最起码要让这一观念路人皆知,不然拿再多奖牌都是徒劳。
    莫伟丹对于运动的喜好壁垒分明,他讨厌对抗性运动,反感人与人之间的抗争,而喜欢永远和自己对话,挑战自我的攀岩。
    “不断调适自己心理状态,时刻关注技术发展方向,不时雕琢自己的技巧,都是为了让自己在石头上更专注地面对自己。”在外人看来,人造攀岩场来去就是那几个定点,高度永远不变,攀岩的人只是高高低低攀上掉下,实在是乏善可陈,这话千万别被莫伟丹听见,他一定会解释通才停止,“就如同日出与日落,每日一样,可又有着万千种变化,这种美感是无法取代的。不是调整岩壁难度,换个路线又是新的感受。甚至每天坚持下去都是开心的。”
    因为想与大自然更亲密接触,莫伟丹换了份在南澳的工作,每日与阳光海洋为伴,可攀岩犹如梦游症一般,牵引着他总想回到攀岩场上,他只好每周跑回市里,在攀岩俱乐部担任客座教练,免费义务指导小朋友攀岩。这似乎在重温19岁的时光,每周从南澳赶回市里两次就为那不足120分钟的课程,他毫不觉辛苦,“很多和我接触的朋友都非常欣赏我的知足常乐,这点可能是城市人最难保持的东西,一个难度系数增加,在快要冲坠的时刻稳住了自己,我都会觉得发自内心的快乐,那种喜悦就渗透在嘴角处。攀岩能带给人最原始的快乐,这是任何金钱或者物质无法带来的。”当莫伟丹看着更多00后小朋友加入自己的攀岩队伍,他总会觉得自己就像在传达某种使命,将当年得到多方教练的关爱与指导传递下去,在温情的莫伟丹看来,教授攀岩或许上升到传播爱的角度都不为过。
    朋友们都知道莫伟丹是个恨不得24小时都在野外活动的生物,如果说他也有宅的一面,那真是转瞬即逝的瞬间,莫伟丹会很偶尔地乖乖在家一动不动就是在看国外攀岩比赛的视频,或者连续播放国外某著名运动员野外攀岩专辑,这种把攀岩玩到底的态度真是民间难求了,起码深圳除他不可见了。
    坚持与贴近大自然是源于内心的喜爱和向往,要说世俗外界压力没有是不可能的。只能在两者中找到平衡点吧,尽量不让自己受到影响和束缚。攀岩到了今天,已经不能仅仅用兴趣去形容它,这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将其变为自己“手足”之后,要开始花时间接触别的东西,比如帆船冲浪之流,人生短暂,不要错过任何风景。
    中国人在运动上有自己传统的坚持,比如很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这种思维定势让他们很少去关注野外运动,很少想起来和大自然接触。在国外,一有阳光蓝天,大家都在沙滩上晒太阳或者玩一系列亲海运动,可中国人还是习惯看看,走走,甚至在空调房里坐着看海而已。和欧洲运动文化差异导致户外运动在国内一直起不来。如莫伟丹这样的攀岩爱好者,甚至愿意为其奉献的人不多,他们的力量很微薄,只能做到发起以及影响周边的人,整个户外运动氛围的营造还需要时间,需要政府、媒体的扶持与宣传,要形成产业链以后才能渗透进城市生活,希望多些像莫伟丹这种十几年坚持的玩家,让更多人也爱上这种健康生活方式。

TAG:

1000 攀岩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