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谁是冰球产业万亿市场的“话事人”

  普遍认为,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落户中国是促使中国冰雪产业大热的最直接因素,业内将其视为中国冰雪产业的重要机遇。作为冰雪产业链核心的冰雪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产业化程度不高也是事实,尤以冰球为代表。提升产业供给能力、打造冰球IP与市场形成共鸣、适当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是破解发展屏障的有效手段。


   政策红利、消费升级、资本追逐是冰雪产业飞速发展的动力,而动力提供者来自于“三亿人上冰雪”的宏伟目标。虽然中国市场足够大,但历史原因造成国内冰雪运动长期处于低潮,其中尤以冰球运动为代表,不管是大众层面还是竞技层面。

    “目前整体而言,我国专业冰球运动员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冰球协会可能会采取非常规手段和跨越式方式,使中国冰球实现历史性突破。”中国冰球协会主席、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曹卫东点明了中国冰球发展的困境——竞技运动员和运动队数量的不足直接导致冰球赛事发展状况不佳,以及堵塞了未来的商业化路径。

   赛事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没有赛事作为依托大谈产业只能是空话。一般来说,一项运动如果在本国形成了完整的联赛体制,成为了一项赛事IP,不仅能持续提高该运动的竞技水平,同时赛事IP又会推动运动向大众层面渗透和普及,培养出数量可观的消费者并从中衍生出市场经济属性、商业化价值以及关联产业。竞技水准高的冰球运动不仅仅只对运动本身产生影响,冰球培训、装备等衍生产业都必须依靠赛事IP才能实现生存。

   与滑雪、高山速降等冰雪运动相比,冰球运动可以在任何季节开展。但目前困扰冰球运动向全民普及,除了受到费用成本等刚性指标约束外,冰球运动的市场化教育与培养不足、专业教练员和专业冰球场地稀缺、冰球赛事IP数量稀少也是几大主要原因。

   中国冰球协会秘书长房学峰认为,教育是根本,冰球是最适合中国人身体条件的一项体育运动,和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有它天然贴近青少年和教育紧密结合的特点。

   “市场要共赢,只有所有人都进入到市场里面,在市场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不仅是做贡献的位置,更是企业能够得到发展盈利的位置,实现共赢,中国冰球才能健康发展。”房学峰说。

市场商机无限 问题凸显

  自京张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三亿人上冰雪”一直被各界反复提及,而据CCTV5主持人张斌称,2015年时,全世界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都不足三亿。

   “如果中国能够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相当于使全世界冰雪人口翻了一倍。”张斌说。

  京张冬奥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宏程解读“三亿人上冰雪”有自己的语境表述。他说:“三亿人上冰雪,指的是我国适合发展冰雪运动的地区人口共计约三亿人,未来将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冰雪产业。”

  不管上述哪一种解读更贴切三亿人上冰雪,最后都需要与落地挂钩。这里说的落地是指通过何种有效手段够吸引这么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或者冰球运动,这才是关键。

  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裴东光此前在接受“互联网+体育”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冰雪运动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教育,尤其是奥林匹克教育是实现三亿人上冰雪最佳且最快的路径。

  吉林市松花江中学的学生从初中开始就接触冰球,并且一直到高中学校都设有相关课程。副校长丁刚说:“学校在完成常规体育工作基础之上会开展其他冰雪相关特色教学,不仅是冰球,还有滑雪和短道速滑。”

  丁刚透露,吉林市政府、教育局和体育局希望让我们尝试带动起其他学校。除了吉林松花江中学,北京陈经纶中学、北京第二十中、清华附中、北京建华实验小学、汇佳国际学校等多家知名中小学也都设置了冰雪课程。


  虽然学校设置冰雪课程是好的开端,但北京建华实验小学副校长杨媛坦言,如果没有冬奥会申办成功这一大环境,学校可能没有那么注重冰球。所以,有不少人担心2022冬奥会之后,现在开始起势的冰雪产业以及冰球运动是不是又将回归之前的沉寂。

  光大证券认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国家政策对产业的助推;消费升级带动的内需激增;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对市场的唤醒。国家政策自上而下的推动作用引导了待配置资源向体育产业的集聚,强大的消费动力吸引了供应端的持续投入,国民健康观念的转变成为了加速行业成长的催化剂。

  对于冰球而言,政策推动是主要动力。北京建华实验小学是第二批北京市海淀区的冰球试点校。杨媛透露,有这个试点校的牌子,教委会每年拨款15万,用于发展冰球运动。

  教育使得冰球的参与人口得以增加,人口的与日俱增是冰球市场形成的基础,有市场就有商机,商机会吸引创业者和投资者。昆仑鸿星是最早布局冰球的企业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家加入世界顶级冰球联赛的职业俱乐部,昆仑鸿星在2017年一手推动了“2020中国冰球计划”的建立。

   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董事会主席赵晓宇称,冰球是我国冬季项目中唯一一个可以走市场化道路发展的项目,昆仑鸿星希望扮演类似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的角色。

   基于基本面向好趋势以及行业发展前景不断明朗,入局冰球产业的玩家越来越多,经过市场初步洗礼,目前存活下来的公司也都渐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和跑道。但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急需解决和弥补。

   必胜体育CEO高峰认为,中国冰球产业面临两大瓶颈,一个是专业教练,一个是专业冰球场地。“打球的孩子再多没教练员也白搭,而冰球场地的建设要求就更高了。”高峰说。

   北京零度阳光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傅野从冰场运营者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与各个中小学达成更深度的合作,解决冰面闲置问题。

   “冰场经营,跟学校密不可分,很多人考虑的是北京冰场是多是少,但我认为数字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现在大部分冰场运营时间没有合理分配,可能大家都选择在节假日、晚上的时间,”傅野说,“如果学校方能把学生校外体育课堂挪到冰场里面,能很好解决很多冰面闲置状态。”


   傅野所说的情况是大多冰场存在的事实。某业内人士补充说:“北京市冰场有12、13家不同单位,30多块冰场,但现在没有人能做到跟所有人谈清楚,在非高峰时间统一去向学校开放,如果处理得当,学校的用冰需求与冰场运营时间配比不合理问题可以一并解决的。”

   全明星滑冰俱乐部在朝阳区有几块冰场,跟朝阳区学校有合作。 总裁王睿对于冰球产业从学校抓起持肯定态度。

   “由俱乐部承担中间力量,向体育局、教育部输送人才,形成完整产业链。”王睿希望各自发挥优势,冰球、花样等冰雪运动才能形成体系,行业才能发展。

  华润置地冰场负责人王燚也表示,虽然冰场运营方和学校的角色定位不同,但是服务的群体是一样的,都是上冰的孩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

   王燚说:“现实问题是各个俱乐部之间存在着同行竞争关系,我们是在一个做蛋糕过程中,市场本身的增量有一定的挖掘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间更重要是怎么把行业规范起来,把这一套游戏规则建立起来,可能需要协会、俱乐部自身以及更多人共同参与制定规则。”

   好赛事一定可以盈利

  产业从业者众多对行业有较大利好,但一项运动想要商业化,离不开赛事IP。作为国内最早的体育门户网站之一,新浪体育在2015年开始了媒体转型之路。现在来看,新浪体育更像一家赛事运营公司。

   2014年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元年,也是新浪体育重新崛起之年。继3X3黄金联赛、5X5足金联赛之后,冰球联赛进入了新浪体育的视野。与马拉松遍地开花不同,冰球联赛的办赛者凤毛麟角。原因既有前面所说的场地、裁判、教练、媒体宣传等原因外,还有资金的原因。新浪网高级副总裁、新浪体育总经理魏江雷表示,2017年,新浪体育成功举办了‘新浪杯’亚洲青少年冰球联赛,“第一年我们实行的是‘商业化思维+情怀+媒体化运作’模式,这是赛事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第一届亚洲青少年冰球联赛,是新浪体育与北京零度阳光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零度阳光出裁判、出所有运营成本,我们负责报道、负责直播,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人员成本、机器、服务器、带宽。”魏江雷透露,第一年没有冠名商,大家是靠情怀将赛事打造出来的。

   “如果比赛做的不好,口碑很烂,没有媒体宣传,没有商业价值,不可能有赞助商,做一年后,下一年有可能做不下去了,如果用情怀为基础,有适当的商业头脑,推广会有机会。”魏江雷说。

   此外,魏江雷还提到了新浪体育考虑到的其他问题,他说:“做赛事需要考虑很多,要考虑裁判、场地、教练还有媒体宣传。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很重要。”

   对于赛事来说,宣传是赛事推广的基本方式。魏江雷表示,如果宣传做得足够好,未来可能冠名的企业就会有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企业冠名的意愿会显著增强,形成良性互动后,就可以有足够的经费让赛事顺利运转起来。

“   毕竟赛事属于商业项目,需要有资金投入。”打造自有赛事IP对于新浪体育而言还有其他目的,魏江雷表示,不管是做3X3黄金联赛、5X5足金联赛还是新浪打造的一系列冰雪赛事,新浪体育的目的都是推广某项运动。

    “我们做赛事目的是让大众从不关注到关注,再到热爱,直至参与,但是好的赛事一定是既叫好又叫座的,好赛事一定可以盈利。”魏江雷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