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探寻茶马古道第二站/发现古茶山中的美好生活

    南糯山是此行“探茶马古道、寻行者精神”的第二站,作为云南省的六大茶山之一,探寻队伍要去这里发现致力于美好生活的梦想践行者。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也是探寻队伍抵达的第三站。从南糯山到易武约3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探寻队伍从高速到国道到乡间小道,再到青石板茶马古道遗迹,穿越雨林,遇到络绎不绝的春茶追捧者,以及易武当地的茶农,在这片产业源头的热土上追逐梦想。

行者纪实1:民宿空间里的梦想践行者

    探寻车队在南糯山蜿蜒的乡道前行,目之所及皆为茂盛植被,每每经过一个寨子,门口具有民族特色的寨门让人印象深刻,简约不失典雅。

    当地向导告诉我们,南糯山上有很多“隐居者”,他们来到这里,按照自己的想法建造一方寓所,有的人很快融入乡邻,做着跟茶相关的事业;也有的人无关茶事,闲适地过自己的日子。

   “你看,这个城堡楼里住着一位外地画家,一边创作,一边用自己的方式教孩子文化。”向导在眉飞色舞地讲解着。

    探寻队伍抵达拔玛寨的龙巴庄园——哈尼建筑风格的民宿空间,主人叫刘东风,此前是昆明的园林景观设计师,这里的空间建好后,他以此为家,不再离开这里。

    谈及设计理念,刘东风说,民宿的核心是拒绝高大上,要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融为一体,他的理念是要让远行的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家,你可以在阳台上看云卷云舒,也可以在茶空间品饮香茗,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廊一院,皆为自然简约,让你进入这个空间后很放松。刘东风说,相比80、90后,他已容颜渐老,但他仍有一颗行走的心,也有行者的梦想,未来还要为心中梦想继续行走……

行者纪实2:茶马古道源头的时光之行

    易武古镇就像个时光机,探寻队伍行走在古老的青石板上,仿佛置身千百年前的骡马市集。村口两棵高大的古树,见证着古道行者的变迁,从百年前的马帮,到当下的摩托、汽车,交通工具在变,而茶马人的探寻精神却代代相传。

    探寻队伍中的网络达人开启了直播互动,把易武古镇的古道、老房子、制茶工艺等等向网友和粉丝传递,短短两小时的直播,吸引245.2万人围观,产生评论弹幕2692条次,峰值17.21万人同时在线,看来越是民族的人和事,就越容易引起外界的好奇。

    行者们来到一个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宅,经历了百年沧桑,但结构依然完整。在庭院里,探寻者们与女主人交流,看到她自制茶叶、古法制酱油,热情好客的女主人切出青芒果条,让大家蘸着自制酱油品尝,体验当地的民族味道,探寻成员们大呼过瘾。

    在乡间、在古道,这一路上,探寻队伍的靓丽身影赢得茶人和过客的注目,当得知探寻队伍专门为茶马古道而来,很多人都伸出大拇指。

行者人物1:刘东风 龙巴庄园主人

民宿要拒绝高大上

    在龙巴庄园,主人刘东风结合他的景观园林经历,打造出一个有质感调性、却又能融于茶山民俗的哈尼风格空间,他说,民俗就要拒绝高大上,它是一个归宿,而不是像一件艺术品那样,只能远观而不能亲近。

    从省城昆明来到南糯山古茶园,刘东风说,他就在自己亲手设计打造的空间里留下来了,他就是要让来客触碰到原汁原味的东西,自然、简约,比如茶空间里,每一件容器,都是当地的陶,你可以触摸它,也可以使用它,不会觉得它有距离感。

    除了在硬件的舒适度上关注细节以外,刘东风说,他也是将当地独特的哈尼族文化有机的溶解在自己的主张里。民宿的核心主要区别于酒店,它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主要的是能够与当地的民风民俗融在一起,当你进入这个空间,感觉不到丝毫的突兀,但又能享受很私人的惬意感。

行者人物2:小杜,易武茶人

诚信做事的茶山80后

    彝族姑娘小杜的老家在普洱,后嫁到了易武,是个80后茶人。小杜的娘家和婆家都是世代制茶的茶农,看着茶就能够如数家珍的给分享她对茶的认知。春茶季,她会到茶园采茶,也到灶台亲自炒茶,手法娴熟。懂得原料与工艺之间的关系,所以能掌握翻炒时的奥义。

    小杜说,祖辈都是与马帮行者做生意的乡民,习惯了在行者挑剔的目光里成长。而现在,她的茶,就是要延续祖辈传承下来的实诚、讲信用。

    “今年一个客户我们都没见过面,茶款就打过来了,她找我做薄荷塘茶,有几十斤的量,我直接告诉对方,我这里没这么多,最多才几公斤。”小杜说,她每年要为客户找很多小产区的茶,但是她会清楚告诉客户,古树就是古树,小树就是小树,是多少数量就是多少,再多就没有了。这是一个茶人最基本的道德诚信。

行者纪实3:守山联盟

90后群体的本源之梦

    在易武古镇,探寻队伍与一个年轻的群体邂逅——易武守山联盟,属于茶叶新生代,初期15名成员来自易武七村八寨的90后,最年轻成员是96年出生的,他们的初衷,就是要让喜欢易武小产区茶的人喝到真正的当地茶。

    在目睹了外面的繁华世界之后,经过朋友、老师的指点,他们突然明白了老家这一方水土的意涵。于是坚定了自己留在山里的信念,他们是茶山未来秩序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很难想象10年后的易武会是什么样。

     守山联盟专注于易武各个更加细分的小产区,在工作室的货架上,摆着简易包装的茶叶,茶叶没有太复杂的设计,就直接写上毛茶的产地,沟、涧、坑、寨,他们守望的山头就在这一方小空间里。探寻者与他们深入交流,在远行的互动中,相互启发、学习,共同成长。

行者·茶马百科

易武茶马古镇

    易武位于西双版纳的高山上,海拔越高,昼夜温差越大。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茶树的光合能力强,合成物质多;夜晚气温较低,茶树的呼吸作用随之放缓,消耗减少,茶树的营养物质得以更多的积累和贮存。

    另外因为海拔差异大,带来日照时数、接收热量等的不同,使易武乡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立体特征,从而造就了不同的生态环境,这是易武生态丰富的原因之一,也带来了易武茶“七村八寨,各有不同”的特点。

    其实远在唐代,易武就曾是南诏政权的“利润城”,在茶马互市以及与吐蕃关系的维系上,都发挥了很多作用。明代以来,商贾、民众出资出力修路架桥,开辟茶马古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辟易武至思茅的主要通道;道光十年(1830年),在磨者河上首建永安桥,连接易武和倚邦;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修建由易武经倚邦至思茅的茶马古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