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重庆:打造登山步道 为建设“健康重庆”贡献力量

2010年4月21日下午,重庆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张小波向与会嘉宾与代表介绍了重庆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工作经验。

张小波介绍,《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实施,建设“健康重庆”的日益深入,需要我们积极适应群众体育发展新领域,研究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新课题,在继重庆市建设“两江四岸健身长廊”之后,从2007年开始,重庆提出了利用山地资源,打造“全民健身登山步道”工作。

一、全民健身,群众需求,为步道建设提供了动力

(一)丰富的山地资源是步道建设的物质基础。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的东南丘陵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成层性明显。海拔从73.1米到2797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5%。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我们依托过去很多地方留下来的古道、商道等打造步道奠定了基础,为重庆拓展全民健身场地开辟了新途径。

(二)市民爱好登山是步道建设的出发点。重庆城镇大都依山而建,郊游登山已成市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方式,尤其是春秋两季全市登山氛围特别浓厚。为鼓励和保护广大群众这种传统健身爱好,并将这种健身爱好打造成重庆全民健身活动的又一亮点。2007年下半年,我们组织人员并邀请全市登山爱好者和专家召开座谈会,通过实地调研,对打造步道建设进行了论证。大家认为老百姓需求强烈,但目前的步道较少,供需矛盾,有的步道还存在安全隐患。基于上述原因,当年我们着手启动了步道这一具有重庆市群众体育特色的项目建设。

(三)各级领导重视是步道建设的重要支撑。2008年建设“健康重庆”以来,市政府将步道建设纳入“健康重庆”建设的目标,2009年将步道建设纳入区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总局又给予了重庆大力支持。这些举措,无疑成为我们推动步道建设的催化剂。使我们对步道建设增强了信心。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建成步道58条,步道最长的为20公里,最短的也有1.5公里。其中市体育局资助命名的步道33条,新增体育场地面积45.24万平方米,建设“健康重庆”第一年全市40个区县均完成了一条步道建设。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保步道建设可持续推进

为把我市步道建设成为总局命名的“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在步道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一)在建设类型上,坚持从实际出发。

(二)在整合资源上,坚持做到四个结合。

(三)在建设方式上,采取合作兴建。

(四)在建设资金上,政府唱主角。

三、积极探索,加强管理,增强步道的规范性、统一性和安全性。

为把步道纳入规范化管理,确保步道的长效性,我们坚持做到了“七个统一”:

一是统一编号注册。二是统一验收。三是统一标准。四是统一命名。五是统一计划。六是统一管理。七是统一评比。

四、健全组织、开展活动,进一步促进步道建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在重庆也可讲成“山不在高,有步道则名”。只要此山有步道,市民没有不知道。对于重庆兴起的登山活动,在老百姓当中有一种惬意的描述:乘着清风,登上山顶,吃豌豆花饭,即释放压力,又强身健体,可谓“神仙”一般的日子,群众亲切地称为“绿色健身器”,同时,老百姓还把登山喻为“健身氧吧”。

鉴于老百姓的登山热情,在助推“健康重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突出了“三抓”:

一是以组织建设为抓手。二是以志愿者服务队为抓手。三是以开展活动为抓手。另一方面,我们结合云阳县步道既穿越城区,又临近长江,还直通山顶,24米宽的梯道特色。

据统计,2009年全市在已建成的步道开展登山活动近百次,全年参与登山的人数近500万人次。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