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铜铸鎏金"金顶"

    1、铜铸鎏金"金顶"

   金殿,巍然屹立于天柱峰巅,大有“君临天下之感”,这是武当山在明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标志。

     金殿是武当山的精华。明成祖对金殿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致,从金殿构件铸造到护送安装等每个环节,他都亲自安排。工匠们按其“冶铜为殿,重檐叠拱,羽飞瓦立,饬以黄金范玄帝金像,左右灵官玉女、捧剑执旗天将”的圣旨,在北京将全部构件铸造成后,又于永乐十四年(1416)九月初九下圣旨《敕都督何浚》:“今命尔护送金殿船只至南京,沿途船只务要小心谨慎。遇天道晴明,风水顺利即行。船上要十分整理清洁。故敕。”构件由运河经南京溯长江、汉江,一直护送到武当山,然后插榫、焊接安装。

    金殿,为铜铸鎏金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下奠宝状莲花柱础,四壁于立柱之间满装四抹头?扇。重檐庑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吻对峙;垂脊圆和,翼角飞举,饰以仙人、龙、凤、狮子、海马等珍禽异兽。殿内神像、供器、几案均为铜铸鎏金。中间供奉真武大帝像,披发跣足,着袍衬铠,体态丰润,英姿魁伟;右侍金童捧册,左侍玉女端宝,拘谨恭顺,娴雅俊逸;水火二将、执旗捧剑,列立两厢,英勇威武;铜桌下置玄武一尊,为龟蛇合体,蛇绕龟腹,翘首相望,生动传神。殿内金匾上刻“金光妙相”四字,为清代康熙皇帝手书。“金光妙相”赞美玄天上帝圣容光彩照人,委婉含蓄地宣扬武当道教高深莫测,妙不可言,含有清王朝与真武神同存,让世袭家业永昭万世之义。相传,殿内藻井上,曾悬挂一颗铜质鎏金宝珠,能镇住山风,确保神灯长期不灭,故名“避风珠”。其实,这种奇妙现象,是因为金殿设计精确,构筑科学,无论春夏秋冬,金殿各构件之间均严丝合缝,没有任何空隙。这样殿外山风呼啸,殿内神灯却纹丝不动,所以金殿内不进风,并非是“避风仙珠”的神力。然而,在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顶,气温温差大,金属构件会产生严重的热胀冷缩,明代工匠们是怎样完成这些既让金属严丝合缝,又不留焊接痕迹的技术难题?我们现在还是个谜,只能反映我国明代铸造技艺的高超。

   2.、太上岩:蓬莱真境

 老君洞石窟

   太上岩,又名“老君洞”,在索道公路旁。群峰围绕,地势高耸,环境清幽。唐代始建;宋代扩建;元代设有山门庵;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明代玉虚宫提点任自垣曾在此编修《道藏》和《大岳太和山志》。已毁废,仅存遗址和石窟摩崖群像,是武当山发现最早、最大的石窟。

    石窟依岩而凿,呈券形状,洞高4.35米,宽4.15米,深2.3米,周围悬崖峭壁之上,众多大小石窟嵌画像碑数百通,摩崖题刻比比皆是。窟顶题刻“老君岩”三个字,窟内依岩斫刻太上老君像一尊,高2.35米,呈扁平状,有唐代之遗风,内衣为左衽,腹系玉带,中衣圆领,外为长袖风袍,手足均内藏,有明显的“天盘”修炼之状。

     沿老君像后侧正中向两边分别有13尊阳刻画像,也为太上老君修炼之状。洞口两侧各有两尊武士站将把守洞口,均为阳刻,一人持斧,一人持戟。洞左摩崖群有“太子仙岩”和“蓬莱九仙”画像摩崖,均为阳刻,其旁竖刻“静乐国王太子仙岩”、“蓬莱真境”等。洞右峭壁上嵌刻数通画像碑,均为浅浮雕造像,腾云驾雾,飘逸洒脱,栩栩如生。这些摩崖造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3.、琼台:山静似太古

    琼台中观局部

   琼台,距武当山城区26公里,在天柱峰东南麓约2.5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这里群山排列行云如幡盖之状,松竹梳风有琴瑟之声,地势平坦。古人赞曰:“琼台多幽意,山静似太古”,被誉为“千章锦绣诗难尽,万幅丹青画不了”的胜境。

     琼台,相传为真武得道受封之圣地。元代始建,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建有上观、中观、下观,有24座道院,庙房100多间,大部分已废。现存元代建的中观石殿和上下观遗址。

     琼台中观,现存庙房14间,建筑面积479平方米,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目前,文物和宗教部门正在进行维修。
    元代石殿,在大殿右,歇山顶,石雕须弥座。大殿内陈列着丰富的神像等珍贵文物,其中,明代铜铸鎏金真武神像,高大庄严,甚为珍贵。还保存有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石像,以及元代的残碑断碣,是研究武当山的重要史料。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