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工作总结

国家海洋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精心组织指挥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通力准备实施下,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现场实施、指挥对极地事业高度负责,使全队上下弘扬了南极精神,顺利完成了第24次考察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24次南极考察队是在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的大好形势下出征的,临时党委高度重视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落实,紧紧抓住“科学”和“和谐”这两大主题,认真研究24次南极考察的各项计划和任务,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全体队员的积极性,使全队上下的思想集中到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和建设和谐团队的方向上来,率领全体考察人员继承和发扬南极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保证了考察队顺利完成有史以来任务最重的一次考察。

第24次南极考察队总人数为217人(含韩国机组6人),是除首次南极考察以外赴现场人数最多的一次。雪龙船第一次前往中山站时人数达147人,自中山站返航航段为140人。雪龙船自2007年11月12日从上海港起航,2008年4月15日回到上海港,历时156天。中途2次停靠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1次停靠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次停泊韩国济州岛,2次往返中山和长城,四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28450海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利用雪龙船多次停靠外港的机会上下船乘飞机往返国内的考察人员大幅增加。 24次队考察任务重点围绕国际极地年科学考察、冰穹A第三个考察站选址考察和“十五”能力建设两站改造项目三项目标展开各项工作。07/08年是国际极地年(IPY)中国行动计划的开局年,内陆考察建站起步年,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两站改造现场实施年。根据第24次南极考察(2007/2008)现场实施计划安排科学考察46项、后勤保障工程项目11项。主要开展了内陆冰穹A科学考察、IPY中国行动计划实施、走航观测和南大洋考察、两站常规科学考察,开展了“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两站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工程,并卸运了大量能力建设、科考、后勤保障物资。接待中国政府南极代表团以及帮助韩国站卸运建站物资和其他国际合作项目。

二、任务完成情况

(一)PANDA计划实施

1、内陆冰盖考察

24次考察是计划在冰穹A建设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的起步年,经过10天的准备,内陆队于2007年12月22日从中山出发,2008年2月9日返回中山站,历时50天,其中在冰穹A科学考察15天。再次成功登顶冰穹A,圆满完成了计划内的8项现场考察任务。其中,冰穹A天文学观测站的建设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倍受国内外天文学界注目,在中国2007年十大重要天文活动进展评选中荣居榜首,排在举世瞩目的嫦娥奔月工程之前。

2、考察站及其邻近地区考察

中山站、长城站和南大洋调查都是在IPY期间PANDA计划实施重要组成部分。第24次队中山站主要安排10项科学考察任务;长城站安排4项科学考察任务;南大洋考察安排14项科学考察项目。

IPY期间的开局年,初步完成中山站大气本底观测站建设并开始试观测,成功实施了臭氧探空与GPS探空的双球同时释放试验。开展了冰雪面机器人和小型无人机现场综合实验,获得了宝贵参数和数据。南极边界层观测获得了冰盖和站区上不同层次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拉斯曼丘陵地区湖泊沉积采样工作进展良好。地质工作完成了埃默里冰架东缘的詹宁斯岬、赖茵博尔特丘陵和西福尔丘陵东南缘较大范围里的详细地质填图及样品采集。考察队员生理心理的影响研究项目,对队员进行了心、脑、肺和骨骼等现场测试和数据采集。开展了人工饲养条件下企鹅习性的研究。达尔克冰川监测补充布放了新的反射器,观测获得了新的冰川运动监测数据,并完成湖泊水样采集。为提高图件的精度,完成了拉斯曼1:12500和中山站1:500地形图的点位补测。

南极长城站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南极法尔兹半岛生物多样性调查、南极长城站及邻近海域有机污染物调查及其降解微生物的发展研究开展生态、生物、微生物采样和研究。获得了大量样品、科学数据和一批珍贵资料。法尔兹半岛南侧基础测绘航拍测图工作进展顺利。本次队在中山站、长城站继续开展国际GPS联测和高空大气、气象、冰川、海冰、生物、地磁、臭氧等常规观测,以及考察现场数据收集。

3、南大洋考察

在雪龙船主要调查设备没有安装到位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潜力保证了任务的执行。完成了雪龙科学考察船历史上航行路线最长的大洋考察,实现了走航三大洋(西太平洋、南印度洋、大西洋),环绕南极洲的海洋综合观测,开展了14项科考项目。航行中完成走航叶绿素、浮游生物、微生物、大气、气溶胶、营养盐、POC、DOC、颗粒硅等采样,及投放XBT/XCTD探头;完成全程测量表层温度、盐度、CO2、溶解氧等监测项目,共获得3000多份走航样品和近10GB的测量数据。

在埃默里冰架冰边缘及普里兹湾进行初冬季综合调查,完成了埃默里冰架冰边缘断面12个调查测站、普里兹湾近岸9个调查测站及普里兹湾陆架区及外海5个调查测站共3条断面23个站位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观测。

(二)内陆站建站选址考察

1、内陆站址环境调查

在冰穹A核心区域6000平方公里边界上及其中央区域900平方公里范围内,成功运用冰雷达探测技术获得高质量、系统性探测数据,为内陆建站选址和开展工程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和依据。在中山站至冰穹A冰盖断面上,获得完整的全路段冰面地貌特征和气象环境数据,完成冰盖高寒低氧环境人体医学研究数据和样品的采集工作,为开展断面考察提供综合数据资料。

2、内陆保障模式更新

本次考察由17名队员组成,驾驶3辆雪地车、2辆卡特车,使用13辆雪橇,拖载175吨物资。在冰穹A考察中用于实践新的更为先进的机械装备组合模式,根据现场物资量大大超出原计划的情况现场及时改变方案,提前投入使用2台新型卡特重型牵引车辆,改变了原有车队编组模式,弥补了原配置对完成本次任务可能带来的致命不足,更为后续第三个站建设探索了成功经验。

(三)“十五”能力建设两站基础建设

1、中山站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中山站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是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内容,是实施中山设施基础改造的第一年,也是影响到明年全面建设改造中山站的关键年,在中山站度夏期间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期勘探不到位,地质、高程变化大、施工条件恶劣等原因,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设计、施工单位、监理的密切配合下,在解放军项目组的大力支持下,经过64天奋力拼搏,拆除了原科研通信栋,完成了中山站车库、综合库、特殊观测栋、污水处理栋、废物处理栋、综合楼等6项建筑基础工程。

2、中山站新建鸳鸯岛码头与高频雷达场地平整工程

为了实施保障中山站的物资卸运,在中山站鸳鸯群岛开辟建设新的卸货码头,在22次度夏和23次越冬考察队完成道路修筑的基础上,24次考察队安排鸳鸯岛熊猫码头建设。码头岸线总长40米,水深4.3米,陆域面积2086平方米,可以同时停靠一条小艇和一条驳船作业。熊猫码头的建成,为中山站物资卸运搭建了有利的运输平台。

高频雷达是“十五”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子午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全南极也是大型科学工程。在施工单位的努力下,克服了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机械设备有限的困难,经过数十次的爆破和大量土石方工程,长245米宽42米高频雷达主天线阵场地爆破工作几经完成。24次南极考察中安排的工程爆破作业为今后中山站施工创造了新的重要启示。

3、长城站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长城站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是“十五”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第24次队在长城站实施的重点。对于长城站来讲07/08年是“十五”能力建设的实施年也是收获年,计划将利用07/08年度夏和08越冬完成长城站的5栋建筑的建设、装修任务。目前,长城站工程严格按照现代工程管理模式,设计、建立、施工三方各司其职,已完成科研办公楼、综合活动中心、污水处理栋、废物处理栋、锅炉房5个主体建筑已经完成钢结构和围护结构的安装,主要建筑已经进入内装修。卫星系统(VSAT)安装已经完成。从蓝图到实体建筑,从平面到立体,多少人为之付出艰辛和努力,今天终于变为现实。长城站的建设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的基础设施从规模到水平都走向国际前列,正在向国际极地强国迈进。

(四)雪龙船安全航行与物资卸运

1、确保航行安全

雪龙船及其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积极调动全体船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航次保证任务深入人心、服务科考蔚然成风。经过精心操控,雪龙船安全圆满完成本航次从上海-韩国济州岛-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中山站-长城站-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港-长城站-中山站-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韩国济州岛-上海的航行任务,先后四次成功穿越西风带,总航程28450海里,其中冰区航行800多海里,总航时2306小时。本次雪龙船共卸运中山、长城和韩国世宗王站物资4252吨,运回物资159吨。在整个考察过程中,雪龙船从容应对不同气象、海况、冰情,顺应环境把握时机,在南大洋西风带风区、近岸浮冰和冰山区,适时规避风浪、合理实施破冰和放艇作业,使航行和5次到站卸货作业游刃有余,充分发挥了雪龙船的运能。

由于雪龙船执行第24次南极考察前时逢“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中的船舶改造工程,时间紧、工作量大、内容复杂,准确控制工期难度较大,雪龙船实际上带着部分改造遗留和未完成的工程启航的。开航后全体船员和船厂随船技术人员一起群策群力,对所有新设备检查调试,解决设备故障,对涉及安全航行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抢修达30多项,改装、新接管路多起,解决改造遗留、遗漏问题20多处。完成日常设备检修、维护、保养项目50多项。通过对船舶设备的及时维护、保养和抢修,消除了事故隐患,确保了本航次雪龙船的安全航行。另外,对队员生活设施和公共生活设施做到了随报随修,本航次完成生活设施报修70余项,基本满足了船上人员的生活需求。

2、外港补给装货

本航次雪龙船3次停靠外港,进行了大量的补给工作。本航次补给重油1510吨、轻油400吨、淡水1500吨,补给蔬菜、水果等食品约10吨。第一次停靠澳大利亚上船考察物资装备也较往年大大增加。为解决舱容有限的瓶颈问题,雪龙船在一次一船两站运输物资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又增加前往阿根廷装载长城、中山站和韩国站建站物资。

3、站区物资卸运

中山站进行两次卸运物资,共计作业17天,卸运物资1403吨。其中,使用直升机约150小时,卸运物资473吨;海冰卸运物资28雪橇,共247吨;小艇运输共43艇次,卸运物资363吨,站用油料320吨,运回的物资117吨;往返运输大型车辆17辆。在长城站两次卸运物资,先后作业共15天,向长城站运送建材2120吨、大量考察站物资和296吨站用油料,共出艇驳107艇次,运回的物资42吨,往返运输大型车辆10辆。为协助韩国世宗王站扩建工程,雪龙船完成了韩国站建站物资的运输,出艇驳23艘次。卸运物资总量434吨。

24次南极考察的直升机使用了直九和Ka32一轻一重两个机型。中、韩机组吃苦、敬业,出色地完成了空运,中山站直升机卸运物资数量首次超过其他运输方式,为今后我国南极考察卸货手段选择和机型选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经验。

(五)宣传报道

通过宣传报道向社会传递我国南极事业发展的动态,唤醒南极意识,普及南极知识,是主管部门也是媒体的责任。24次南极考察有来自国家通讯社和电视台的记者,也有来自地方电视台和行业媒体的记者。他们是一支敢于吃苦的队伍,在考察中的日日夜夜,凡有考察活动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一支贴近生活的队伍,无论是内陆、两站还是大洋都能看到他们的笔触。他们是一支优质高产的队伍,形式覆盖文字、图片和音像,媒体涉及报纸、电台、电视台还有网络。我们在此引用他们其中一位同志的个人总结:“时刻不敢忘记自己的职责,克服了晕船、发稿不便、风雪严寒等诸多困难,抓住一切机会采访,深入、深入、再深入;抓紧一切时间写稿,工作、工作、再工作”。24次南极考察的宣传报道工作无疑是成功的,临时党委对他们的工作非常满意。

(六)队次交接

高质量的前后队次交接在南极考察活动中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23次长城站、中山站越冬队在越冬后期,为24次度夏考察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这对人数和任务空前的24次考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与24次越冬队员顺利完成交接工作后23次越冬队员纳入24次队管理,全体越冬队员识大体、讲大局,服从考察队统一安排,大部分队员根据工作需要和安排在相关岗位上继续坚持工作,有的坚持科考观测、有的继续专业值守、有的忘我参加卸货、垃圾清运等站务工作,许多队员由于自己越冬后情况熟、技术好而成为24次考察中的骨干,更有的队员因工作岗位的需要坚持到24次度夏队撤离的最后一刻才结束自己在南极的工作,他们为24次南极考察各项科考和后勤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我国的南极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接待政府代表团

考察队精心安排,2008年1月16日-18日接待了以陈连增副局长为团长的中国政府南极考察代表团视察长城站及雪龙船。在代表团住船考察期间,乘直升机对智利弗雷站、俄罗斯别林斯高晋站、韩国世宗王站、乌拉圭阿蒂加斯站进行正式访问;参加长城站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开工仪式;慰问24次队全体队员并召开了座谈会,代表团对我国南极考察现场支撑体系的快速发展给予充分肯定,也听取大家对极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全体队员深受鼓舞。

(八)国际合作与交流

24次南极考察国际协作、合作和交流任务也非常饱满。雪龙船出色地完成了协助韩国站运送大批建站物资的任务,2008年2月4日雪龙船自阿根廷回师南下长城站水域,由于天气理想船员不顾疲劳,农历除夕是在卸货作业度过的,大年初一雪龙船又开始了长城站第二次卸货。在中山站为了协助德国DoCo计划的顺利实施,按照双方协议,我们克服困难接待德国机组人员的食宿,同时保证了该计划的航空油料。在内陆考察中,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澳大利亚、美国的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成功地安装了国际先进的天文观测、地球物理和气象设备,使我们内陆考察具有了广泛的国际合作背景。由于我国考察站的机械装备条件较高,在长城站,24次度夏期间协助外站作业的情况较以往大为增加,长城站外事接待也大幅增加。在协助别国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澳大利亚的支持,地质考察得以顺利完成。24次考察期间,先后与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智利、乌拉圭、阿根廷、波兰等国家的南极考察站或考察船进行了广泛友好的交流。

三、取得的成绩及具体做法

(一)主要成绩

1、创造各种条件出色地完成了本航次的国际极地年各项科学考察任务,特别是出色地完成了冰穹A考察。在冰穹A考察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抓住了保证考察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科学地分析现场情况和任务计划,果断地投入使用原计划外重型机械装备,使考察得以保证,更为后续考察和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各项科学工作的完成和出色的现场宣传报道使我国国际极地年计划在第一个年度就实现了开门红。

2、在船舶改造存在部分遗留和未完成工程的情况下,雪龙船克服了时间紧迫和新系统仍需熟悉等困难,全体船员在未做任何休整的情况下直接从参与改造工程进入备航和出航,并在第一阶段航行中边航行边完善,完成了其中部分影响航行安全和任务完成的工程,保证了雪龙船支撑24次南极考察的基础前提。

3、雪龙船出色地完成了24次南极考察的各项保障任务,更在高强度的执行航次计划任务的过程中,第一次积极探索尝试现场考察多次往返南极,深入探索在各种现场条件下的作业规律。充分利用自身设备、人力条件,适应南极各种自然条件,实施任务的能力大大提高。

4、“十五”能力建设两站改造任务克服了南极工程施工带来的人力紧张、远程准备、任务饱和、环境恶劣和设计欠缺等方方面面的困难,严格按照规范的工程管理模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扬南极精神艰苦攻关,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年度任务,为“十五”能力建设两站改造工程开了个好头。

5、极地办、极地中心精心组织、科学指挥和全力保障,使今年繁重的任务在人力和计划上做到了合理安排,各项后勤准备工作充分、到位,创造性地解决了今年两站人员、物资运输到站的瓶颈问题。考察过程中,动态跟踪及时响应保证任务目标的实现。24次南极考察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为我国南极考察实施向国际先进模式的进步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二)具体做法

1、着力建设和谐团队

24次队临时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组织全队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入思考我国南极考察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仔细研究24次南极考察任务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建设和谐团队,从思想上保证三大任务的完成。全队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宣传“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扬民主,形成和谐团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科学决策精心组织

针对南极的特殊环境,考察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每天的例会制度,对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都做到充分讨论、集体决策、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对于各项任务的落实,考察队要求做到五个到位,即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安全到位、关心到位、成果到位。穿越西风带时,考察队认真分析气象和海况条件,根据气旋的发展动向,及时掌握时机和调整航线。适时总结、探索和运用我国多年开展南极考察的实践和经验,根据海冰的实际情况和任务的轻重缓急,协调运用各种手段和充分利用环境条件,抓住有利时机科学采取直升机和海冰、小艇运输相结合的卸货方法,精心组织人力资源,科学制定现场调度计划,保障了卸货工作的顺利开展。

3、倡导弘扬南极精神

临时党委高度重视如何使全体队员充分继承和发扬“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考察队通过会议、《极地之声》小报、南极大学讲座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全队上下在考察过程中认真做到了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讲纪律、讲安全。在考察期间,全体队员听从指挥,从大局出发,相互协作,发扬拼搏精神,连续作战,不怕吃苦,克服了大风、暴雪、冻雨等恶劣自然环境,按计划完成了各项考察任务。这当中不乏主要领导足智善断、运筹帷幄,各级干部身先士卒、知难而进,船员、队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场景。长城、中山、雪龙船协同作战、不分你我干得最顺;中铁、宝钢、解放军急难险重、攻坚拔城用得最狠;甲板、轮机、大洋队转战万里、五次卸货干得最欢;越冬、度夏、内陆队团结拼搏、最讲奉献。一些同志因为责任重大或专业特殊别人无法替代而工作又不能停只能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一些同志因为任务紧迫、战机不能错过带伤坚持在一线,领导们也只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还有的同志事业心、责任感、职业素养很高,眼前的工作还没完他们已经开始考虑今后新的工作。这些使我们看到了南极精神的升华,也使我们思考着南极精神新的内涵。

四、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虽然部分考察和科学项目已经领先于国际占据前沿,但我国南极科学发展特别是现场工作的总体水平还是偏低的,科学计划中短期尝试性内容过多,抓住国际南极科学重大方向和关键领域的内容仍显薄弱。

2、现场考察活动和考察设施的管理亟待突破。随着我国南极考察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十五”能力建设两站改造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距离国际先进国家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考察活动、考察站综合管理在人员选拔、人员培训、日常运行和专业技术队伍现状已很不适应自身发展和形势的需要。

3、考察队员的总体待遇一方面标准偏低,另一方面在政策执行中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影响的比重过大,影响了考察队员的积极性,亟待在政策上加以研究和完善。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