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户外运动事故频发的缘由与应对

登山圣经》说:任何一次户外活动胜利完成的标志是所有队员都安全到家。

户外运动是一定存在风险的,这是户外运动的本质属性。探寻未知,是人类内心最本质的欲求,这也是户外运动的魅力所在。然而,怎样来控制户外运动中的风险,把可能的危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不仅是专业户外领队,也是每个驴友自己必须学会的一课。

方兴未艾,安全第一

随着户外运动在中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驴友背起背包,走入大自然的怀抱。户外运动本身对忙碌的都市人有着极大的益处:放松心情、锻炼身心、增进友情、团队协作……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山野之时,却有个别人却一去未返。近几个月来,户外运动中安全事故不断。所造成的后果,轻则受惊,重则死伤,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预防户外事故,重视户外运动的安全性正成为户外爱好者需要正视的课题。

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户外不再仅仅是少数人负重自虐去纯探险的活动,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当然也充斥着不少对户外运动一无所知的新人,和一些经验并不丰富却自认为无所不知的“老人”。

对于这些人群,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他们的学习只能通过一次次的活动来累计。然而,一次组织顺利的户外活动,能给新人们学到的应急经验有限,只有真的发生了一些安全问题了,才可能让经历过的人有学习意义。但这样的安全事件一旦发生,有些人却因此永远无法回来了。

笔者将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做一简单分析,可以发现,事故不外乎以下几类:

脱离团队,迷失荒野

前些年在浙江临安清凉峰发生的“狂风怒海”事件,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狂风怒海为了拍日出,独自一人脱离队伍,将营地设在清凉峰顶,而后下撤途中迷路,跌落防火道命殒清凉峰。

就此事件,清凉峰资深向导胡广鹏不无遗憾地告诉中国户外网记者:“现在有许多队伍中的队员自我意识很强,领队有时难以管理住队员,有些队员自认为对线路比较熟悉,执意要求分队。个别领队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原则性不强,默许了队员的要求,而正是分队不当为危险的发生买下了隐患。”

笔者曾参与一次穿越三尖活动,当队伍行至百丈岭的绝望坡下的时候,队伍中的队员身体状况不容乐观,领队当时决定跟随向导从一条强度较低的路线走到营地,然而有一半人执意要求走另一条路线。当时队伍中只有一名领队,一名老驴自告奋勇带领半支队伍走另一条路线。而后在天黑起雾的情况下,走另一条路线的半支队伍遭遇迷路,最后是在当地老乡的合力寻找之下才得以安全脱险。

在团队进行户外运动的时候,切忌盲目分队,分队后极容易引起后援不足。一旦发生迷路、伤亡等意外事件,很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经验匮乏,后援不济

户外运动中,有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一人孤立无援情况下发生的。无论是今年7月一上海青年独自徒步云南苍山遇难,还是杭州小和山迷路落崖事件,或是河南小伙泰山迷路12天获救,我们都可以找到其中的共同点:当事人都是介于驴友与普通游客事件的人群。

2010年7月30日,笔者在南京2010亚洲户外展上发现,众多户外品牌休闲化的趋势明显,这标志着中国的户外运动正朝着休闲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背起包,走出城市,徒步山野,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参与户外活动人群越发多样化,无疑对于户外运动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然而,大多户外活动参与者缺乏户外经验,甚至对户外运动的基本概念都没有,无法分清户外运动与普通旅游的区别,经验、必需装备都极度匮乏。以这样的状态去参与到户外运动中,平安无事可以说只是侥幸,一旦遇到了突发情况,就非常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后果。

作为户外运动参与者,必需要认清活动性质、强度,以决定自己能否参与,冒然逞强、一时冲动的结果都是非常危险的。在活动前要了解清楚当地气候、地形、动植物资源等基本情况,以便做好相关预案,避免危险的发生。一旦发生计划外情况时,必须保持镇定,妥善处理情况、实施积极有效的自救行为。

天气难料,应变不及

还有很多户外运动中的事故,起因出自天气变化,去年上海驴友命丧炉西峡事件便是一例深刻的教训。然而这样的教训却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今年又在温州铜铃山森林公园附近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当前正是炎炎夏日之时,溯溪活动逐渐成为了户外活动的主打项目。溯溪活动大多是在峡谷中进行的,不少峡谷中水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是溯溪、漂流等活动的理想场所,然而峡谷却隐藏着潜在的危险,这并没有被大多驴友所重视。

山谷又名“合水线”,顾名思义,山谷可以将水汇合于此。峡谷的地形特征为两边高,中间低,这样的地形造就了合水的特征。然而一旦下雨,峡谷中的水会立刻暴涨,极有可能引起大范围的山洪。而峡谷两侧多为陡崖,山洪一旦袭来,往高处撤离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在徒步登山的活动中下雨同样会引起泥石流、塌方等危险。笔者就亲身见过因下雨而造成严重失温的事件,最后因为领队处理得当而并未引起严重后果。

在户外运动中,参与者必须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在出发前就应当提前了解当地天气,倘若天气不适合进行该活动,必须果断取消或延期,在此问题上切不可盲目侥幸。永远不要抱着“征服”山峰、“征服”自然的心态来进行户外运动,山只是在好天气的时候给你个走近它的机会。过于强调人的能力,试图去“征服”自然,最终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山峰永远在那里,而我们还有明天。

环境多变,装备不够

户外环境变化多端,同样的线路在不同的天气下将会有截然不同的难度和危险性,对参与者的体力、装备要求也会差异极大。前些时日在夏特古道发生的伤亡事件正式由于渡河时没有拉安全绳,造成了队员被河水冲走,酿成惨剧。

有许多新人对户外运动了解不足,在各个俱乐部的活动中,总会有些新人穿着牛仔裤、休闲鞋就来参加户外。虽然在天气情况比较理想,并且在强度不太大的线路时,这样的出行或许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但是在天气情况变得恶劣,超出预估范围的时候,或许充足的装备能成为生命安全的保障。

许多领队在走常规徒步的线路的时候不会携带绳子、主锁、安全带、扁带等技术装备。然而在特殊情况下,有时候队伍会被迫改变进行路线,路上会有不可预知情况的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一根绳子、一把主锁或许就是生命的延续。在进行户外运动前,必须就天气、活动周期等因素合理分配食物计划,合理携带合适的衣物、睡袋等装备。同时领队必须携带急救包、合理的技术装备以确保活动安全。

领队资质不足

现今的户外运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俱乐部官方组织与网上纯AA召集。无论活动采取何种方式,领队都是活动中最重要的人物。然而在众多活动的领队中,经过正规领队培训的数量不多,而拥有中国登山协会户外指导员资质的领队更是屈指可数。

作为一名合格的户外领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体能,熟悉相关线路,更主要的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熟悉了解领队职责和身份,熟悉技术装备的使用,善于与队员沟通,了解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同时,在户外活动中,领队数量也应当根据活动人数进行调整,一名领队带过多的队员,可能致使活动在出现计划外情况时,领队失去对局面的控制性。

然而笔者很欣喜地发现,户外运动的安全意识也在逐渐引起各个俱乐部和户外爱好者的重视。各个俱乐部正在加强领队的系统化培训,同时开办各类针对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讲座,让户外运动爱好者学习到系统化的户外运动相关知识、技能,同时,各俱乐部也在大力组织会员和领队集体参加红十字会急救培训,这些举措将会推进中国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

两周前在临安浙西大峡谷举办了“全国山地救援大会”,大会一改往年单纯研讨的性质,邀请了全国各地山地救援队,以竞赛的形式来交流山地救援技能和经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比赛包括GPS定点搜寻、高空溜索、皮划艇、伤员过河、包扎、心肺复苏、提吊担架、双人桥降等,几乎囊括了一般山地救援所可能遇见的各种项目。通过比赛,各地救援队大展身手,并与其他救援队广泛交流,提高自身救援能力,成为了各地山地救援的中坚力量。

户外运动的风险性是必然的,在参与户外运动的过程中,要一如既往地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系统地学习户外技能与知识,做到心中有底。而户外领队更是必须经过系统培训,以确保每一次出队的安全。

户外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发展途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坎坷曲折,让户外人齐心协力,安全、科学地进行户外活动,共同推进中国户外事业的发展。

(中国户外网 新闻中心 程子昂)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