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访华 以自己经历现身说法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访华

  旅行,从文学开始

  新井一二三是以作家的身份访问中国的,却不折不扣被当成了国际旅游专家。上海两天的行程里,在与媒体、读者见面时,她被问到的几乎清一色是有关旅行的话题。从“遍及世界的行旅中,哪里给她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到“环球旅行得具备哪些条件”?从“在旅途中是否碰到过不愉快的经历”?到“一个人旅行追求自由,和走进社会承担责任,该怎样平衡两者的关系”?旅行是始终不曾被错过的核心话题。

  作为一个对中国独有情钟的作家,她似乎也有特别的责任,回答有关中日两国关系的问题。从“如何看待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谬论”?到“对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金陵十三钗》作何评价”?从“三十年前,初次到中国有怎样的观感?”到“怎样评估中日两国旅游产业的现状”?此番情景,就如同古代见多识广的行者路过某个驿站,或是回到故乡,免不了被当作百事通“搜刮”、“盘问”一番,而他的话语即使只是传说,也当然有特别让人信服的理由。

  事实上,尽管自14岁开始独自出门远行,20多岁开始背井离乡,单枪匹马逍遥世界,足迹遍布中国、加拿大、中欧、古巴、越南等几十个国家;尽管碰巧中国成了她出国旅行的第一站,并于1984-1986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广州中山大学进修现代汉语、中国近代史、粤语,其间游走云南、东北、蒙古、海南岛等各地,且最终点燃了她用中文创作的无限激情,新井都谈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旅游作家。她迄今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直接用中文创作的《伪东京》、《我这一代东京人》等三本著作,也只有《独立,从一个人的旅行开始》是真正完全写她一个人的行旅生涯。

  然而,正是通过这本书,新井才真正开始为中国更广泛的读者熟识。而之所以新井会成为年轻读者特别感兴趣的作家,其中自然有对一个在日本土生土长的作家,用中文写作,居然写得如此之好的好奇。更有新井文字本身的魅力,就如《万象》杂志所评价的,“清浅自然,又饶有婉趣;富有日本文学的韵味,又有中文的美感。”甚至也不完全在于,她笔下看似清浅的文字背后,对“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思考”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旅行在新井笔下,并非简简单单的旅游指南,或是情绪宣泄式的旅行快餐,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意义世界。而“独立,从一个人的旅行开始”在某种意义上,或许可以被视为和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样意味深长的成长宣言。

  在3月8日晚复旦大学举行的题为“寻找世界的入口”的演讲中,新井以自己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她说,自己平时的生活是在父母给她的环境里进行的,离开那个环境,意味着她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单独旅行才能够真正离开平时的生活和平时的自己,也能够尝到孤独的滋味。在没有人认识我的环境里,会认识跟平时不一样的自己,或者稍微调整一下原有的个性。我认为那才是旅行的兴趣。”

  而在新井看来,文学才是她得以进入世界的入口。她谈到日本十七世纪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尽管那时的交通工具没有今天这样发达,这位诗人也没有条件去国外旅行,但新井认为,他通过旅行进入了世界。“松尾芭蕉36岁的时候到东京,在一个河边小村子盖小屋独自住下来了。有一天,他的一个徒弟送给了他一棵芭蕉,之后芭蕉就繁茂起来了。这种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繁殖的,充满异国情调的植物,充分表达了松尾对于异国事物的憧憬。这也是他名字的由来。松尾还在一首诗里,引用了李白的诗歌。其中写道:世界是万物的旅馆,时间是永远的旅人。很显然,松尾虽然都是在国内旅行,但他的思想却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是跟唐朝时期的李白、杜甫相应的。由此看来,文学作品会成为世界的入口,也不仅是文学作品,应该说任何形式的艺术以及宗教等都会提供世界的入口。”

  由此,新井表达了这么一个信念:只要认真寻找世界的入口,你一定找得到世界。“因为世界本来就属于大家,世界也就属于你。但是为了进入世界,你得首先一个人离开家,出了门以后,才能入另外一个门,这是肯定的,人去旅行,为的是回来。独有旅行,才能真正找回故乡。”如此看来,独立,从一个人的旅行开始。旅行,则不妨从文学开始。


TAG:

环球旅行 作家 十三钗 访问中国 百事通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




大本营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