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山岳救助概述特点及准备工作

  山岳救助概述

  第一章 山岳救助概述

  第一节 山与山岳事故

  一、山的概述

  (一)山的由来

  山—高耸于地平面的地壳。

  我们的地球诞生至今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原始的地球是一个大火球,在这个熔炉般的大火球内,在重力作用下,重的物质下沉,轻的物质上浮,渐渐地形成了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层圈。地球上最初没有山,大约在40亿年前,地震、地裂、地隔不断发生,地表的岩石层(地壳)因受到外力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突出在地表面上—这就是“山”,地史学上称地壳的这种变化为“造山运动”。地球上的山脉,绝大部分是在距今40亿年以前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

  地球陆地的总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陆地总面积的28%以上,即约4200万平方公里,与整个亚洲地区的面积大致相等。如果再加上1000米以下的山地和丘陵,地球的陆地上几乎到处都可以见到山。从古到今,人类与山就有着不解之缘。山,为远古的人类提供了最安全的庇护场所;山,孕育了世界上一条条大河、长川;山,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厚的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当然,山有时也会发脾气,火山、泥石流等都给人类带来灾难。

  地球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4座,它们都位于亚洲。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拥有数不清的大小山峰。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在内的广大的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3,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的50%,山势高峻,尤其兰州—昆明一线以西,大部分为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纵横交错的大小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

  在我国边界或境内共有9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高于7000米的、6000米的高峰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它似一把利剑,直刺苍穹;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61米,它有五条并行的山脊,从空中望去,使人联想到埃及的金字塔。还有号称“众山之王”的贡嘎山、“天山掉下的石头”的南迦巴瓦峰等。这些美丽而神秘的高峰,是世界各国登山家心中的“圣地”。除此以外,我国还是一个多名山的国家,有称为“五岳”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有名扬中外的四大佛教名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还有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吉林长白山等一系列秀山及云南石林、北京石花洞等一系列喀斯特地貌,这些都为中外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探险旅游场所。同时约占2/3的山区面积也为广大人民提供了居住和耕种环境。

  (二)山的构成

  山的类型复杂多样,形态千奇百怪、千姿百态,但大多数山都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山峰(山头)—山的突出的尖顶

  山脊(山梁)—山的高处象兽类脊背骨似的高起部分

  山腰—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山崖—山的陡立的侧面

  山谷(山沟)—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中间多有溪流

  山涧—山间的水沟

  山坡—山顶与平地之间的倾斜面

  山坳—山间的平地

  山地—在山上的农业用地

  山脚(山根)—山的靠近平地的部分

  二、山岳灾害事故

  事故即意外的损失或灾害。所谓山岳事故是指发生在山区的意外损失或灾害,包括客观灾害和主观灾害。

  (一)客观灾害

  客观灾害也称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所造成的意外损失。如山区突如其来的山洪、雪崩、山崩、泥石流、落石、暴风雪、雷电等自然不可抗拒的破坏力而产生的灾害事故。山区的自然灾害往往会在瞬间发生,可造成摧毁农田、砸埋房屋、并使各种设施遭到破坏、甚至毁灭整个山村和山城,受灾地区的人员很难逃生,甚至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主观灾害

  主观灾害也称人为灾害,是指由人为造成的意外损失。如人们在山岳危险区域、地带或恶劣气候、气象条件下进行登山、攀岩洞穴探险、山药采摘、山上劳动、露营等活动过程中因迷路、与外界失去联系、失足坠崖、被落石击中、断水断食、遭野兽袭击或发生交通事故等原因所造成的人员失踪、创伤、休克、骨折、中毒、发生疾病甚至死亡。

  第二节 山岳事故救助

  一、救助的定义和对象

  (一)定义

  山岳救助是指救助队员在山岳危险区域、地带,运用各种救援器材装备,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遇难、遇险、受困人员实施搜寻、救助活动。

  山岳救助活动的目的是正确、顺利、及时地对在山区遇险的人员及其物资物品进行紧急救助,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

  (二)对象

  山岳救助的对象主要是指在山区遇险或被困的人,包括登山队员、游客、山区人员等。

  1、登山队员

  登山队员既有专业队员,也有业余登山爱好者。登山队员在进行竞技登山、攀岩、探险登山等活动中很可能会遇到灾害事故。

  由于登山队员选择活动的场所大多为海拔比较高、悬崖峭壁比较多、气候环境比较复杂的场所。所发生事故的原因也多为自身因素或者自然因素所造成。自身因素表现为:在行动中不注意、不小心而造成失误或者登山器材发生故障、技术上不到位;自然因素则表现为:突然出现风、雨、雷、电、雾,冷空气等恶劣气候。事故的地点也比较复杂,多为悬崖的半空,或较深的谷底。由于事故发生地点的环境特殊性,救助队员一般不容易靠近实施救助,因而会造成救助指挥难度大,救助行动难度大和救助活动时间长等困难。

  2、游客

  近年来随着各地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在许多山区旅游景点由于安全预防措施不到位或游客疏忽大意、没有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也时常发生游客坠崖、迷路、遭遇野兽侵害等事故的发生。一般游客因不掌握登山专业技术和山岳救助知识,很难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

  3、山区人员

  这里所说的山区人员包括居住在山区的山里人、工作在山区的采矿工人、隧道修建工人、林场的工作人员等生活、居住在山区的人。由于其常年生活在山区,他们对山区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特点都掌握的非常清楚,所以一般不会发生灾害事故。但是由于一些自然的灾害突然降临也会使他们陷入困境。如:山洪爆发、山崩、雪崩、暴风雨、野生动物的袭击等灾害都会危及他们的生命。还有的在工作中的违规操作或安全管理人员渎职等一些因素而造成爆炸、岩洞或矿井的坍塌事故。

  二、山岳救助的特点

  概括起来,山岳救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较强的时间性

  山岳救助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工作。山岳灾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展扩大,伤亡人数也会增加,救助队员为了及时的抢救人员的生命,就要争分夺秒,争取时间,取得主动。因此,接到灾害情况报告时,接警人员或调度指挥员要快速记录灾害发生地点,并迅速发出出动指令;救助队员听到出动指令,要迅速整装出发,驾驶员要选择最有利的出车路线奔赴现场。到场后,指挥员要迅速组织灾害现场侦察,并寻找知情人了解灾害发生的经过,被困人员的位置,生存情况,下达救助命令。救助队员应根据指挥员的命令,迅速展开救助,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安全地把被困人员救出。

  (二)有限的空间性

  山岳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性。事故发生在什么地点,人员被困在什么位置,救助队员就必须赶到什么位置,无论有多大困难,都必须全力克服,这样才能实现救助的目的。救助队员的救助行动往往会受到有限空间的限制。如某登山人在登山时,失足跌入狭窄的裂缝中,裂缝的宽度不足0.5米,救助队员要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裂缝内救人,救助队员和佩戴的空气呼吸器及救助器材不能同时进入,在这种情况下救助队员只能佩戴呼吸器面罩进入,呼吸背架与救助器材由绳索保护进入,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将被困人员救出。

  (三)极度的紧张性

  在山岳救助过程中,救助队员经常要在能见度极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进行救助活动,生命和健康会受到毒性气体、坠落等异常情况的威胁,在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中容易迷失方向,在悬崖峭壁上开展救助时,容易坠下,这些情况都能造成救助队员在行动和心理上的极度紧张。

  (四)活动的困难性

  救助过程中,救助队员经常要使用绳索、安全钩、滑轮,从岩壁或上坡下降到被困人员的位置进行救助,有时还要钻到狭窄的石缝内千方百计的抢救被困人员,救助队员的这些活动都是极其困难的。

  (五)疲劳的连续性

  救助队员在大面积或特殊的山岳事故现场经常会长时间战斗在即恶劣又危险的环境中,使体力消耗快,过早地出现疲劳。有时一个灾害现场刚刚结束,又接到了新的灾害的报警,便立即奔赴新的灾害现场,队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器材、装备得不到及时补充。由此而造成救助队员过度的疲劳和连续性的疲劳。

  (六)事故现场的危险性

  山岳事故现场常常会伴有爆炸、滚石、雪崩、山体滑坡、山洪、雷暴雨等危险情况。救助人员在救助行动中,有些情况很难做到准确预料,即使预料到了,但为了保卫国家财产、公民的生命安全也要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舍生忘死、尽职尽责。

  三、山岳救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山岳救助的基本原则

  山岳救助是一项集艰难性、危险性、复杂性为一体的工作。为了安全、准确、迅速地开展救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充分准备

  充分准备是夺取山岳抢险救助胜利的前提,准备工作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思想上、技术上和物质上的准备。首先要有思想上的准备,通过思想教育,让每一名救助队员充分认识山岳灾害损失的严重性,掌握山岳救助技术的必要性,强化救灾意识;其次要有针性的做好各种山岳救助预案的准备,并使每一名救助队员都能熟练掌握山岳救助的基本操法;第三要有充分的物资器材装备的准备,尤其是对山岳救助所急需的作业装备、救生器材等更是物资准备的重点。

  2、掌握灾情

  准确地掌握情况是实施山岳救助的客观依据。要准确地掌握灾情或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救助队员承担的任务、上级及党政机关对执行该项抢险救援任务的具体指示,还要掌握有关的地形、气象、天候、民情及灾害事故的特征、性质等等。

  3、正确决策

  山岳救助行动中指挥的核心内容是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完成抢险救援任务。山岳救助决策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山岳救助任务所要达到的目的、救助队的兵力部署、应采取救助战术方法等等。为了保证决策正确性,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客观分析形势,动员官兵献计献策,做出正确判断。

  4、灵活控制

  控制是保证决策实现的基本手段。在山岳救助中,对执行任务的救助队员实施灵活控制是指挥员的一项基本任务。灵活控制,就是要根据山岳灾害地区的环境条件、事故现场的状况及抢险救助的具体任务,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实施控制。

  (二)山岳救助的基本要求

  1、山岳救助队伍应当由急难救援组、急救预备组以及急救担架组等组成,以确保救助行动的组织完善。

  2、要科学合理使用一切可利用的救生器具,保证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遇难、受困人员。

  3、对于规模相同程度的救助事故现场,要以险恶地段为先行救助对象。

  4、对于同时急需救助的场所,要以被救助者占多数的现场为优先救助对象。

  5、对于受伤者要以重伤病患者为优先救助对象,轻伤者应鼓励自我救助。

  6、对于严重伤亡地区,必须布置主要救助力量,并迅速与医院或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设置紧急救护所,协助医务人员对受伤人员做好现场急救。

  四、山岳救助的事前对策

  在山区展开救助行动时,困难远比平原大得多,因此平时要注意熟悉责任区的情况,了解山区遇险的原因和类型,做好行动前的准备。事前对策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与熟悉地形的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联系当地熟悉地形的人,事前提出在灾害发生时提供向导等帮助的请求,并与之建立长期联系。

  二)开展山岳调查 事先掌握山高、岩壁、旅游路线、山路实际状况、进山路线、山中小屋等基本情况及紧急联系方法。

  (三)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密切合作

  加强与山区市、镇、村、公安、林业局、森林等组织之间的合作,并建立相互合作的体制。

  (四)加强山岳救助技术、操法的培训和演习

  1、基本训练

  以加强队员的体力与熟练掌握山岳救助器材的实用技术为主要目的,制定详细计划,分别训练。

  2、山岳救助演习

  为了熟练掌握山岳救助要领,在山区进行实地演练,主要内容包括:

  (1)指挥部的指挥决策管理要领

  (2)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要领

  (3)通讯联络要领

  (4)各部队集结、配合要领

  (5)搜索队搜索要领

  (6)供应食物要领

  (7)个人装备使用要领

  (8)救助器材使用及搬运要领

  (9)各种灾害的救助活动要领

  (10)救助队员合作要领

  第三节 山岳救助的基本程序与安全管理

  一、山岳救助活动的一般程序

  安全、迅速、精确地完成救助任务是山岳救助最基本的目标。为了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救助活动就必须建立起科学的救助活动程序。救助活动的一般程序为:接警、出动、到达现场、救出行动、返回、归队。

  (一)接警

  山岳救助与其他救助一样,在接到报警后,救助队员必须迅速出动。但是,当山岳地区发生大规模灾害或突发性紧急事故时,救助队员容易精神紧张。所以,从接到报警开始,救助队员就必须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头脑冷静,只有这样才能理智地实施救助行动。

  接警后应注意事项如下:

  1、准确掌握山岳事故发生地点、事故概要等出动指令内容接警后,一定要明确地点,同时要了解事故概况,如果出动内容不明确,盲目地出场,极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甚至出现所携带的器材与救助需要不相符的情况。

  2、合理选择适应山岳救助活动的服装

  出动前要考虑到山岳灾害现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有针对性的穿着合适的救助服装,如果救助队员的服装不合适,有可能会影响救助活动正确实施,容易造成救助队员自身的伤害。

  3、准确判断灾害事故的现场状况,拟定救助方案及选定必要的器材装备

  根据报警内容,推测灾害事故现场的地形、气候、地物或建筑物用途,从展开救助活动的角度来判断灾害现场、行动障碍以及危险性,并依据所掌握的事故现场以及当时的气象、时间等情况,做好救助活动的思想准备,选定救出方法和必要的器材装备。可以多设定几种救助方案,如:

  (1)在救助现场遇险人员能够确定并且救助队员的安全能够确保的情况下,可利用山岳地区特殊的救助器材和队员的攀岩技术进行救出。

  (2)如果遇难者处于昏迷或严重受伤的状态时,可利用垂直担架、绳索、卷扬器等器具进行救出。

  必要的救助器材,包括登山绳索,各种登山挂钩、担架、卷扬器(机)、照明灯具等。

  (二)出动

  1、出动准备

  安全迅速地到达灾害事故现场是执行任务的必要条件。在出动时,救助队员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接受出动命令后,队员要紧张有序防止相互碰撞和摔到的事故发生。

  (2)防止器材落下,特别是出动时,选定的器材装备是否确实带齐,车辆的器材门是否关闭。

  2、出动途中

  (1)利用车载通信器材与调度指挥中心保持联系,随时掌握现场的事故发展变化情况,根据需要请求相关部门的增援和协助。

  (2)在出动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到达现场

  到达现场后,迅速了解并掌握现场事故的状况和活动的环境,决定营救方法、救出步骤,明确分工。

  1、正确判断事故现场

  营救的方法,是依据判断现场的综合状况而确定的。也就是说,把现场周围的环境、灾害的状态、队员的能力以及器材装备等综合起来进行研究,然后确立安全、准确、有效的救助方法。

  判断事故现场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灾害的类型及规模

  指挥员要亲自观察灾害现场,并从附近人员或知情人员了解相关情况,收集情报,确认灾害内容、灾害状况和待救者数量等。

  (2)待救者的位置和状态

  到达现场后,指挥员应立即确认待救者的准确位置、受伤与否以及营救过程中有无障碍物等。

  (3)附近状况

  进行救助活动时,应注意事故现场的地形、土质、气候以及现场上空有无可能影响救助行动的不利因素等情况。

  (4)人员、器材装备等

  根据救助队员的人数、救助技术、器材装备的性能,决定营救方法,必要时还可通过有关部门调度军队、公安、急救中心、矿山救护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到场增援。

  2、加强现场管理

  有效的营救活动,必须做到有组织的进行,即使是能力再强的救助队伍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意图各行其事的话,也会造成现场的混乱。非但达不到效果,而且容易造成二次灾害的发生。因此山岳事故的现场必须加强统一管理、统一指挥。

  3、合理分配任务

  (1)为了提高救助活动的效率,必须明确任务分工。在下达命令时,要求明确、具体,同时充分考虑到每一名救助队员的救助能力。

  (2)多队协同营救时,要在上级的统一指挥下,各救助队首先要确认合作的方法、开始的时间、活动的范围等,然后再分头行动。

  (3)接到任务的各分队指挥员,应迅速集合自己的队员,下达营救命令,给每名队员分配任务,并指出在行动中的安全事项。

  (4)分配任务时要综合考虑队员的体力、技能、经验、性格等。

  (四)救出行动

  1、救出行动的要求

  救出行动要求必须安全、准确、迅速。

  2、救出行动应注意的事项

  (1)防止发生二次灾害事故

  (2)有效地处理现场的各种障碍物

  (3)充分利用现场的环境,如树木、岩石等

  (4)针对待救者的受伤状况程度请求救护

  (5)对待救者进行紧急处置

  (五)返回

  1、检查收回使用器材

  救助活动结束后,应在事故现场认真清查、迅速收回每一件使用过的器材,将救助器材装备放回指定位置。

  2、强调路途安全

  救助行动结束后,由于队员在精神上放松或疲劳造成注意力减弱,容易造成事故,各级指挥员必须反复强调路途安全。

  (六)归队

  从灾害现场归队后,进行以下检查、整理做好再次出动的准备。

  1、检查使用器材的数量、性能以及有关损伤情况

  2、调换破损或报废器材,补充燃料

  3、进行车辆的检查保养

  4、进行个人装备器材的检查更换

  二、山岳救助的现场组织指挥 任何一场救助活动的成败,不仅在于器材装备和人员技术的优势,更重要的在于组织指挥水平的高低,山岳救助也不例外。组织指挥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活动,强调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准确及时。山岳救助的现场组织指挥包括以下基本环节:

  1、发布行动命令

  指挥员应从报警内容中推测事故的概要,并据此确定救助的方案,及时向救助队发布行动命令。

  2、搜集掌握现场情报

  山岳救助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掌握大量的现场情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报的准确度。现场情报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获得:

  (1)从事故当事人中获取情报

  (2)从来往的行人和下山者中获得情报

  (3)从山林管理员中获得情报

  (4)从其它方面获得情报

  3、确定救助方法

  一般情况下,山岳事故与火灾事故有很大的不同。山岳事故发生后,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小,会维持原有状态。因此,指挥员到场后,首先要冷静地观察现场,根据地形、地物、待救者人数、不安全状况、救助队的装备器材等情况,确定救助方法,做到正确、安全、迅速地救出待救者。在行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要领进行,切忌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

  4、布置救助力量

  指挥员在分配任务时,应注意救助力量的合理布置,并要充分考虑到队员的能力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营救方法和救助器材的选择上,避免因犹豫不决而给队员造成误解或不能正确领会指挥员的意图,从而失去采取正确行动的最佳时机和主动性。

  5、加强救助活动的监控

  队员在事故现场,由于精神紧张,往往容易失去灵活性,在操作器材时也容易发生错误。指挥员必须注意队员的每个细小动作,提醒队员按照操作程序去做。在行动过程中,要注意缓和紧张气氛、指导队员做好相互间的配合。

  6、组织协同作战

  救助行动一般单队行动较多,但是,发生较大或严重的灾害事故时,几个救助队同时到场的情况也不少。在现场与其他救助队很好地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各救助队同时参加的救助行动,应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明确任务与分工,相互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行动。

  7、提供各种保障

  救助任务由于时间不定、环境和天气状况不定,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应根据各类因素的变化,组织好各类保障(给养、救护、照明等),以使部队能够保持战斗力和所需的持续时间,确保救援任务顺利完成。

  接 警 出 动

  了解现场情况,做出初步判断 是否需要增援

  组织救助队、准备物资器材

  选定进山路线

  成立现场指挥部 从何处调集增援力量

  地 面 搜 索 从空中搜索

  确认现场、救出

  应 急 对 策

  选定下山路线、搬运 利用直升机搬运

  医疗机关接手

  归 队

  救 助 组 织 指 挥 示 意 图

  较大救助现场的组织指挥如下图所示:接 警 出 动

  了解现场情况,做出初步判断 是否需要增援

  组织救助队、准备物资器材

  选定进山路线

  成立现场指挥部 从何处调集增援力量

  地 面 搜 索 从空中搜索

  确认现场、救出

  应 急 对 策

  选定下山路线、搬运 利用直升机搬运

  医疗机关接手

  归 队

  三、山岳救助行动的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安全管理,是指在救助行动中,为避免事故的发生,而合理地采取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的一系列安全对策。安全管理是与执行任务并存的,是以执行任务为前提,积极地采取安全对策的行为。在救助行动中,安全管理与执行任务同等重要。因此,在执行任务时,指挥员要特别重视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1、使每一名救助队员都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锻炼自己的体力、魄力和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能保持头脑冷静,以及队员之间在执行任务时能配合默契、相互提醒。

  2、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救助任务,指挥员必须十分掌握每项行动的安全规程,随时提醒救助队员要确保被救助人员的安全和自身的安全。加强经常性的安全管理教育,严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3、为了消除因“判断上的错误”和“操作上的失误”而导致的意外事故,指挥员必须及时掌握和了解每一名队员的精神状况及身体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当队员出现注意力、集中力涣散或发生疾病、极度疲劳等的情况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二)救助现场的安全管理

  1、行车出发途中

  近年来,随着山区的开发,使林间小道不断规划开辟,车辆可以直接进入林荫深处或山顶,但是有些山道本身并不具备汽车通行的条件。如:路基松软的山路2轮或4轮驱动车勉强进入的话,会存在因汽车脱轮或路面塌陷而导致车辆滚落的危险。车辆在弯路较多的盘山道行驶时,因超速一刹那判断失误或汽车刹车失灵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在树叉较多的道路行驶时,人如果从车窗中探出头去,可能会造成伤亡,放在车顶上的救助器材也有可能被树枝挂落。针对这些情况指挥员必须提醒司机谨慎驾驶车辆,密切注视前方的道路情况,确保安全达到指定地点。

  2、徒步爬山途中

  在很多情况下,实施山岳救助行动往往需要救助队员徒步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才能达到指定救助地点。行动中应注意以下要求:

  (1)当发现山上有落石等情况时,应大声呼喊,唤起队员的注意。

  (2)当上山路上有树叉、灌木丛、壕沟等障碍物时,应逐一向后传言,注意闪避。

  (3)当发现有毒蛇、马蜂、狼等动物时,要十分小心并尽量避开。

  3、展开搜索、救助行动时

  到达救助指定区域,展开对遇险人员搜救行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崖壁、崖缝、洞穴或有碎石滚落危险等区域,救助队员必须用安全绳保护好自己,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

  (2)绳子的支点要避开枯木、不稳固的岩石和石头,选择安全的支点固定绳索,并要设置绳索保护器或垫上厚布等材料以防磨损。

  (3)尽量避免把浮石、生满苔藻的石头、被剥掉树皮的圆木等易滑物体作为立足点。

  4、护送伤员下山时

  遇难受伤人员被救出后,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快护送伤员下山实施救治,此项行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护送时,若使用担架要注意保持平稳。

  (2)为了防止滚落,应走山道的靠山一侧;为防止后行的人因看不清路面而跌倒,当遇到情况时,走在前面的人应呼喊并告知后面的人:前面道路狭窄、高低不平、树根或岩石突出、路滑等具体的内容。

  (3)在夜间活动时会难以发现目标,容易迷路,有必要寻找熟悉地形者带路。

  (4)在通过山间窄道和独木桥时,护送者的前后必须采取绳索保护措施,防止滚落。

  5、出现天气异常变化时

  (1)当遇到电闪雷鸣时,应迅速离开山顶或山梁,不要躲在大树下面或湿润地带,身体要避开金属性物质,尽量选择干燥的地方趴伏着避难。

  (2)下雨时,即使是夏天气温也会很快下降,此时就要求救助队员即便流着汗也要穿戴好雨具。特别是在早春、晚秋和冬季,出现降雨时,更应注意保温。

  (3)山上降雪或有浓雾时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进山时应在往返的山路上留下指示标志,避免走错路线和方向而陷入困境。

  (4)在雪山上,有可能发生雪崩的危险,因此要密切注意观察雪融化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为了防止雪盲,在雪山实施救助任务时应戴上风镜或墨镜。

来源:户外救援联盟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