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保护“地球之肾”的四川路径

蜿蜒逶迤黄河九曲第一湾,一碧万顷的热尔大草原,烟波浩渺的梦幻花湖……这里是若尔盖湿地,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草原。走进若尔盖,就走进了美丽,也走进了风景。

其实,不仅仅是若尔盖湿地,有着“千河之省”美誉的四川,湿地面积占到全省幅员面积的8.7%,就是这8.7%的美丽地方,不仅风景如画,更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湿地之美叹为观止

湿地又被称为“地球之肾”。四川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区,在整个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而我省的湿地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向西看,高原湿地尤其是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湿地独具特色。据有关专家测算,从若尔盖湿地注入黄河的水量,在枯水期占到黄河上游流量的40%,丰水期占26%。而省内的河流湿地又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区。

四川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421万公顷的湿地,以沼泽湿地和河流湿地为主。在川西北高原和川西高原,沼泽湿地海拔高,多分布在海拔3400米以上;单个面积大,其中最大的若尔盖高原沼泽达到了45万公顷。据调查统计,我省的河流湿地总面积为56.4万公顷。湖泊湿地虽然总面积不大,但数量惊人,到川西北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去,就会惊讶于这里集中分布了数以千计的湖泊,多数湖泊为冰蚀湖、溶蚀湖、堰塞湖,部分为古河道与牛轭湖。类型多样的湿地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寒水韭、莼菜、黑颈鹤、中华秋沙鸭等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生息繁衍。

四川的湿地尽显自然之美。九寨沟因水而举世闻名,其湖水幽蓝静娴,镜映着四周的银峰翠岭、苍松柔竹,湖间夹着飞泻的瀑布,如梦如幻;夏季漫步若尔盖,绿草茵茵,繁花似锦,湖水碧蓝,河水清澈,水草丰美,在这里,湿地作为“中华水塔”而任重道远;“烟波渺渺渔舟过、林木葱葱白鹭飞”,坐小船荡桨漫游在构溪河湿地保护区内,两岸绿树青峰掩映着农家田园,好一人间的仙境、鸟类的天堂。

保护湿地的多样探索

作为湿地资源大省,我省近年来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在保护“地球之肾”上,四川作出了一系列探索,多渠道、多形式促进了湿地的有效保护。

机构建设与湿地立法,让湿地保护和管理走上了正常化、法制化的轨道。2008年,四川省湿地保护中心正式成立,为全省湿地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奠定了基础;2010年10月1日,《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不仅完善了我省自然保护法规体系,而且也使我省湿地保护立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我省湿地保护的主要手段,截至2010年,四川省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3个,保护管理面积34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15个。湿地公园建设则是促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就在4月上旬,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了我省大瓦山和构溪河两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至此,我省湿地公园已达12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试点)4处,省级湿地公园8处。

1998年以来,我省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湿地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使我省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大江大河源头水资源、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以及鸟类以及候鸟繁殖和越冬栖息地得到了有力保护。“十一五”期间,依托川西北沙化治理工程、国家湿地保护工程和中央湿地保护补助资金,我省在若尔盖县、红原县、石渠县、理塘县等区域积极开展了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通过填沟蓄水、扎堵点植被恢复、沙化治理、鼠害防治等措施,使若尔盖、日干乔等重点湿地恢复了1万多公顷。

此外,通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国际等组织合作,开展湿地保护研究和湿地恢复示范等国际合作项目,借鉴国内外湿地保护先进经验,我省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手段不断完善。通过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让保护湿地的意识深入人心,全省各界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度持续增高。

未来湿地保护还需更给力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活动加快,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湿地生态退化趋势带来了挑战

若尔盖湿地,在1975年-2001年的26年间,沼泽湿地萎缩了20.20%,湖泊湿地萎缩了34.48%;若尔盖县麦溪乡的兴措湖,1974年面积为22.3亩,到2009年已经退化为17.7亩……我省湿地退化主要表现在湿地的涵水能力降低、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可利用水资源减少等方面。而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滞后、湿地公园建设尚处起步阶段以及全省湿地保护缺乏有力的资金及技术科研支持等因素,都亟待得以解决。保护湿地,还需要持续给力之举。

完善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争取申报更多的国际重要湿地、制定全省的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建设规范,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

开展若尔盖湿地、海子山高山湖泊群及沼泽湿地恢复工程,推动雅砻江源区、岷江源区、嘉陵江中下游、凉山山系河流源区等流域湿地保护,重要湿地的综合治理提上了日程。

        组织完成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编制《天府湿地四川省湿地与湿地资源报告》,建立起全省湿地及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和重点湿地研究与监测体系,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体系需加快建设。

        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湿地、走近湿地、关心湿地,建立起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和多元保障体系,大家携手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态家园,让四川湿地的美丽永驻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