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傣族佛教建筑

傣族佛教建筑
数百年前,小乘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这里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还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起落。佛寺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其正脊上的那瓦饰呈火焰状,戗脊首端大多竖有凤的形象,风格独特。
        曼飞龙佛塔西侧那座开敞“布苏”(戒堂,和尚诵经、议事的场所)又是另一种式样。曼飞龙佛塔在重檐三面坡长方形佛寺的一侧的中堂部分处,建一样高、两檐,另一侧有端坡的大厅,两边矮一檐,各建一间人字形屋顶的房间。以上3部分联系着的地方,檐下都打通连成一整体,成了一座开敞式戒堂。 进佛塔要经过的门亭也别具一格。在一个两重檐人字屋顶的一侧,成直角的再照样建筑一个屋顶,连接在一起组成门亭。檐下只有柱子支撑,无墙壁,四通八达,供人出进,虽属重复建筑,由于布置巧妙,更显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筑风格。从中可以看出傣族建筑的显著特点。那就是这些建筑物没有一座是把柱子镶嵌在墙中的。离勐海县14公里处的景真八角亭(也是戒堂),造型独特精巧:基座作折角方形,亭子为砖木结构呈八角形。亭身有31个面,32个角,每个角都盖着缅瓦。8个亭角偏厦,自下而上,层层收缩,重叠美观,直到顶端,错落有致,结构精密,独具一格。因亭子建在景真地方,故称景真八角亭,是傣族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筑的。八角亭建于公元170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景真地区的中心佛寺。在傣历每月十五和三十两日,景真地区的佛爷集中亭内,听高僧晋升为佛爷的场所。 各佛寺佛殿内部由佛座、僧座和经书台3部分组成。佛座上塑的释迦牟尼像,大多是坐像,佛祖的耳朵奇特,又大又宽,成“<”形。身材瘦小,眉清目秀,双手扶膝,流露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使人产生傣族历史追溯的好奇心。
历史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