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专访:地质专家陈安泽教授

在第一届国际华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期间,专访记者就网民所关心的问题访问了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地质公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教授
  
  记者:
  
  景区传统宣传和介绍中,有一种倾向是以传说和神化加强旅游者的印象和兴趣,而较少有将科学知识和景观价值相结合的讲解 和宣传,请问陈教授对此现象的看法和见解?
  
  陈: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国家旅游高速发展,旅游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旅游则是必然发展。在人们个体需求方面,满足了物质的需要之后,就要满足精神需要,这是很重要一个方面,人只有吃饱穿暖后才去旅游,人的肚子没吃饱,穿不暖是谈不上旅游的。战国时代的墨子对此即有精辟的论述:食必求饱,然后求美;衣必求暖,然后求丽;居必求安,然后求乐。显然,旅游是满足人精神最好的需要。
  
  关于怎么去旅游,中国讲游山玩水,对于自然界的山和水都是地质作用形成,是自然界力量造就了山水。在古代也去旅游,云游四方,那时缺少很多知识,就是去看美景。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是科学的世纪,不但要欣赏自然界的美,也要学到自然界的知识,要从高层次的去看。一般游人旅游是看热闹而不是看门道,山美,山是怎么形成的?水美,水为什么会在此流动?只是看热闹。更有甚者,被一些流传甚至是杜撰的传说所迷惑。去过承德的人都知道棒锤山,传说那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抑或这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但去的地方多了,发现全国各地有诸多孙悟空的金箍棒,抑或这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游客显然会乏味!
  
  旅游者的素质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多的更确切的信息满足旅游需求。而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也需要应乎市场的需求变化。这如同我们曾经看过黑白电视,但如今已经需要的是等离子、液晶电视了,再在市场中吆喝黑白电视,必然会被无情的淘汰。旅游产品是一样的道理,需要科学、文化、历史、民俗等多方面的诠释,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我们当前的旅游界,科学进入的程度太低,而国外在此方面有诸多可以借鉴的案例,例如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讲解标牌系统等等。
  
  同时,媒体方面也需要宣传和引导科学的旅游观,促进行业的发展,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我们的社会文化进步。
  
  记者:
  
  请陈教授从专业的角度简单向网民介绍一些有关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的知识。
  
  陈:
  
  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地下5到30公里处,这么厚的一个“帽子”需要历经地壳运动,才能逐渐抬升露出地表。花岗岩具备高硬度、高抗腐蚀度等特色,从而形成高山峻岭。我国的五岳均属花岗岩地质。中国花岗岩景区,在各种地质景区中分布最广,据初步统计,花岗岩景区总量占全部风景名胜的16%,接待的游客超过7000万,占总游客的19.2%,经济收入达52亿元人民币(所占比例32%)。从这些数据,可见花岗岩景区在我国旅游景区所处的位置。
  
  本次大会将公布有关三清山花岗岩的最新年龄测算——12000万年前,成型于地下5公里,历经长期演变,如今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尖峰状地貌”,代表性的造型石有:东方女神、巨蟒出山等。三清山属于新起的花岗岩地质景区,其形成年代和美学价值等方面,独具特色,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记者:
  
  本次在三清山脚下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华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具有何种意义?
  
  陈:
  
  我国的旅游需要抓住几种主要的地形特色景区,花岗岩、喀斯特、沙岩、火山岩等,这就占据了国内景区的绝大部分。从而抓住旅游地质的主干,推动旅游发展。

中国户外网综合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