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资深老驴传授经验

走炉西峡最怕雨水   

有着20年多年户外生存经历的老A(外号)在几年前就曾经结伴穿越过炉西峡。他说,按照他的经验,炉西峡每年6月和8月是比较危险的时间段,“6月碰上了黄梅天,8月则是台风天,这两个月下雨都比较密集。只要没有雨水,走炉西峡的问题并不大。”而这次遇险的上海“驴友”正是受到了台风的影响。   

“如果在途中遇到大雨,峡谷中涨水的速度非常快,水流速度也急,这个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稍做停留,或者立刻原路回撤。”老A说。   

曾经当过兵的张明喜欢上野外探险也有将近20年的时间。作为资深老驴,他觉得炉西峡其实属于相对简单的探险路线,一般初次涉足野外生存的新驴都喜欢去那里。不过,他表示,尽管不算“高危”,但事先也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两大“软肋”导致事故   

上海驴友遇险事件发生后,关于户外探险活动的安全问题受到空前关注。两位老驴不约而同地认为,就目前了解的信息来看,两大“软肋”可能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软肋”之一就是18个人的团员人数太多。“如果都是新手,18个人根本没法照应过来”,老A说。实际上,驴友队伍最好控制在10人以内,而且还要新老搭配,“最起码要有2个老驴,1个领队,这样在前面打头、中间协助、最后收队的人员才都有保证。”   

按照老A的看法,山洪表面的水流速度与水下的实际流速其实有很大差距,所以应该挑选一个熟悉水性的人率先过河,同时要增加他的负重,看看能不能走稳。而第二个人可以选择平常的装备负重,主要是感受水流的速度。如果水流不急,石头很滑,就一定要穿上深纹路、抓地力强的登山鞋。如果水面已经涨得很高,那么人和装备就应该分开过河。   

第二个“软肋”则是装备不够齐全。据了解,当时驴友们过河时的保护绳只有20多米长,而河面约有40多米宽,长度不够的保护绳被绑在河床中的一处大石头上。“在保护绳长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固定在岸边的某个点上,安全性会提高不少。”老A表示,如果要涉溪,他都会随身携带2个吊床,应急的时候就可以当绳子使用。   

张明也表示,出发前应该要列一张详细的装备清单,包括根据实际情况所要准备的衣服、鞋子、登山杖、药品等等。“装备不是越时髦越好,而是要实用。如果结伴出行,还可以分工携带。关键要对危险做出足够的预估,尤其是各种应急方案。” “探险游”并非“危险游”   

驴友的探险游被他们自嘲为“自虐游”,驴友们都渴望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真实的风土人情,更激发出自身的勇气和胆量。但频频发生的驴友意外事件,也让这些老驴们心中很不是滋味。   

张明透露,他曾在云南虎跳峡看到几个美国老太太柱着登山杖结伴而行,这让他很受启发。“如果说探险游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没有太多经验,那么是否可以参考国外的管理办法。例如,对探险游实行组织资质和预警制度。只有具备资质的向导陪伴或者有资质的机构才能组织探险性质的旅游,对于未开发区的探险游,当地部门应通过各种形式发出预警,比如山洪、大风、滑坡等等。”   

从驴友自身来说,也应当在出发前,进行地图熟悉、逃生路线设计、装备检查和身体检测。老A对户外探险可能遇到的危险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总结———“坏天、猛兽、恶人”一个都不能漏,“当地的天气情况,是否会遭遇到野兽例如毒蛇、毒虫等等,还有可能遭遇到打劫等突发状况,这些都是驴友需要考虑的。”只有做好了准备,探险游才不至于成为危险游。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