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ulletin analytics

凶猛湄公河

    湄公河是世界上野生鱼类最多河流之一,每年有260万吨产量,占世界总量16%。湄公河巨鲶、河豚,都遭受到来自大坝、过度捕捞和非法渔业的威胁

   一个老挝渔民在南部强大的Khong瀑布里捕鱼。少数渔民仍按照他们的传统,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捕鱼。任何失误都意味着死亡

    风轻拂着湄公河,白云掠过天际,但下一秒钟,明媚阳光瞬间被雷雨带来的黑暗吞噬。老挝渔民没把狂风暴雨当回事,继续在雨季伊始忙着收获洄游的鱼群。20个传统鱼笼投到激流中,形同半座破损的桥。两天里,成千上万条鲶鱼源源不断地涌进暴雨中的鱼笼。56岁的老挝渔民Ma说,“正常情况下,鱼只在晚上来。我们还从没见过这么多鱼!”

    两天后,庞大鱼群突然消失,渔民在之后的两周里一无所获。

    Ma说:“通常,雨季高水位可持续到10月。但过去几年里,水位有些奇怪,鱼类洄游周期也变得不稳定了。”修建大坝和气候变化可能是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几年里,湄公河水位持续高低波动。“现在,我们有时甚至没鱼吃。”

一个老挝渔民正爬过急流中的鱼笼。这种塑料绳并不牢,很容易就被湄公河的巨大洪流损坏

    湄公河是世界上野生鱼类最多的河流之一,每年有260万吨产量,占世界总量16%。全球经济主导下的渔业发展,正导致湄公河鱼类数量锐减,其中包括一些当地鱼种--湄公河巨鲶、河豚,都遭受到来自大坝、过度捕捞和非法渔业的威胁。

    几年前,摄影师Suthep Kritsanavarin第一次去Khong瀑布,看一个老挝渔民在这个世界最大的瀑布里捕鱼。在老挝南部,湄公河向两岸延展出14公里河面,并形成若干支流,由此产生无数小岛,游客们称其为“四千美岛”。岛屿间的急流瀑布是当地渔民重要的捕鱼场所--他们将渔网投进泡沫四溅的瀑布深处--尽管这种方法非常危险,老挝渔民仍在用各种方式驯服自然。

两个准备去Li Phi瀑布捕鱼的渔民

    已有201个鱼种被证实生活在Khong岛附近水域,它们中很多从遥远的洞里萨湖和南中国海沿着湄公河长途迁徙至此。绝大部分湄公河下游的鱼种都必须去上游“四千美岛”水域的急流中产卵。它们逆流而上,跃过珊瑚礁和小岛到达北方。“四千美岛”为鱼类提供了天然屏障以延续它们的生命周期。

    目前,湄公河巨鲶已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列为濒危品种。过去3年的七八月间,老挝渔民捕到过一两条湄公河巨鲶,并在雌鱼体内发现成千上万颗鱼卵。由此可以推断,老挝南部那些支流是濒危鱼类一条非常重要的洄游路径。然而,计划兴建的横跨“四千美岛”的大坝,很可能会切断鱼类去北方产卵的迁徙路径,破坏洄游鱼类的生命周期。大坝建成后,巨鲶将会消失,除非几年后大坝的一个水闸打开。如果Sahong河的大坝建成,将直接破坏湄公河中下游流域鱼类的生命周期。

    一个老挝男孩坐在用木头和岩石搭建的河篱笆上。这个河篱笆用来控制鱼,直到渔民将它们捕获

    这种破坏直接影响到那些捕鱼为生的老挝渔民。过去,村民想吃鱼,只要去河边撒下渔网,今天却完全不同。一个老挝渔民说:“红色高棉统治柬埔寨时,那里一直都有鱼,我们每天都抓得心满意足。战争结束后,各种非法捕鱼肆虐,毒药、炸弹……”

    鱼类数量的锐减已经影响到当地百姓的饮食和出口贸易--老挝人80%的蛋白质摄入依靠鱼肉;而鲿科鲶鱼、天竺细丝鲶,都是出口泰国的重要经济鱼类。

    如今,“四千美岛”居民想有更多钱来满足生活所需。摩托车和手机是老挝青年中最风靡的东西。年轻人都跑去泰国谋生--对他们这一代来说,捕鱼太艰难了,收入也很微薄。

一个男孩走在湄公河急流,试图靠近捕鱼点

    来自Don Khon的24岁渔民Sinual Khotburi说,“我去泰国工作过3个月,因为没有工作许可证,我和妻子被关进监狱两周。在监狱里,我们每餐都有足够的食物,热的时候还有电扇。我惟一恨的就是老板骗了我们。”如果还有机会,Sinual Khotburi仍然愿意留在泰国工作。现在,你去“四千美岛”上任何一个村子,都会发现村子里只剩下照顾小孩的老人

    薄雾笼罩着瀑布,急流的巨大轰响几乎让置身于瀑布的人无法交流--它的冲击力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两倍。年轻的老挝渔民Samnieng时常要冒这种极大的危险,只为捕到两三公斤鱼。他跟着父辈的足迹,在瀑布急流中劳作,即使鱼变得越来越少。弟弟Sian因为腿脚不便只能由妻子代他去捕鱼。“第一次走在吊索上,我两腿发软,几乎动弹不得。”Sian说,“如果不捕鱼了,我们也不知道能做什么。”Sian和妻子惟一的愿望就是他们的女儿能去曼谷工作。

渔夫拖出一条巨大的魾鱼,那是一小时前,他从自己设在湄公河急流中的一个传统鱼笼里捕到的

    没人知道,这些挣扎在凶猛湄公河中的渔民会有怎样的未来,而湄公河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惟一确定的是,修筑大坝、渔业开采、栖息地破坏,经济发展背后潜藏的是对未来巨大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正一步步逼近老挝、柬埔寨、越南……

    1月,老挝南部湄公河各条支流都迎来了鱼类洄游活动,数量庞大的小鱼群纷纷迁移到湄公河上游。Sohong河上,一个渔民等待大洄游的到来。渔民们将鱼烘干,再把暹罗泥鲤捣成糊状用来制作鱼酪。这是一种用鱼和盐发酵出的褐色面团,是老挝人的日常食物,入口即弥漫着香味。一个男孩在Sahong河的一个浮篮里查看暹罗泥鲤。洄游期,渔民们把鱼养上一周,再以鲜鱼出售,卖个好价钱

    7月洄游期,一个渔民将一条鲶鱼扔进他的鱼笼里。季风来临前,渔民们花去至少两周时间用木材和竹子建造了这种鱼笼。这种鱼笼和其他类似的鱼笼一起被投入河中,左右两侧都压上大石块,防止雨季时被洪流冲垮。竹排用竹子做成,下宽上窄,底部可以沉入水中,前头则可以浮出水面

    老挝渔民Ma打算去洗澡,洗掉粘在脸上的鱼鳞。6月是鱼群洄游期,他在市场上卖干鱼,鱼鳞覆盖着他的脸

    老挝占巴塞Khong区。老挝人说,“四千美岛的人如果想吃鱼,只要生火,往锅里倒水,鱼就会跳进锅里。”湄公河Don Khong支流南部有一段延伸长达14公里的急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瀑布、峡谷。这段急流正好位于老挝与柬埔寨的交界处

   老挝占巴塞省Khong区。一个渔民背着一条巨大的魾鱼(坦克鸭嘴)回南部的家 

    雨季里,渔民们正清理和修复鱼笼。过去几年间,水位异常波动引发了鱼类的意外迁徙。这张照片拍摄于湄公河洪流冲毁Sahong河上所有鱼笼前。如今,制作鱼笼不再仅限于传统手法,渔民用钉子取代木头,再用水泥固定鱼笼。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相关评论:

我要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观点。